新城镇化样本:太仓农地流转调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1: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从最初的10人耕种1200亩,到25人耕种1800亩,东林农场的员工普遍感觉“地不够种”。
“这里的员工向我们反映,农场今年不要再增加人了,”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波介绍,东林农场是东林村在2010年5月完成拆迁的基础上,由东林村、东林劳务合作社、东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发起组建。
“只要保持农民土地承包权长久不变,村办合作农场的探索就值得肯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介绍,太仓是国研中心一直关注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从太仓模式来看,土地流转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说家庭农场。
“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家庭农场手里,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150亩左右。”韩俊说,仅上海松江地区2007年还有近5000个农户种地,现在只有1100个了。
“三集中”与“三置换”
太仓的大片农场来自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三集中”、“三置换”,太仓大力推进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在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方面,三个自然村整合住进东林家园小区,通过集中居住,节省出了700多亩地,其中200多亩用来建东林家园,剩下的地置换到城市周边。这些地再拿去招拍挂,据我所知,一亩地可以卖三四百万。”韩俊如是说。
拆迁农户实行“三置换”,即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住房所有权置换城镇公寓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以农民拥有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
经过集中与置换,目前太仓全市农民集中居住率为49.8%,全市85%以上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
其中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1.5万亩,占比为90%。农业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8万亩,占比为80%。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62个。
“通过农村土地的开发,撬动资金流向农村,大量资金用于新农村的建设。这是一种改革举措,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增了空间,为农民增了利益。”韩俊如是说。
2010年,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民进城(镇、区)集中居住的实施意见》,《意见》:凡属市、镇规划区外的农户,自愿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城,进城进镇集中居住的,实行“拆一还一”公寓房安置。
在太仓沙溪镇沙星村,记者了解到,为农民修建的300平米别墅公寓,每户只要按照300元/平米的价格购买,而这里距离上海市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
此外,在少数村子,拆迁安置房还按家庭人口置换,无论老少每人名下都有一间房。选择自拆自建进区集中居住的家庭,统一安排在规划的集中居住区,在那里有新建的联体或联排住房,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由市、镇、村三级投资建设。
农民身份转换为城镇居民后,社会保障实行“农保”和“城保”接轨,农民拥有的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成社区股份合作社股权“带股进城”。
实施集中居住后,腾出的土地和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合作农场统一生产经营,入股农户获得股金分红,参与生产农民获得薪金收入。同时,太仓组建农村劳务合作社,大龄农民可以在保洁、保安、绿化养护、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领域再就业。
“小包干”
目前太仓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得到推进,以经营规模最大的社区小桥农场为例,面积已达4400亩,合作农场形成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合作农场内部探索采用“大承包”、“小包干”的形式,合理进行利益分配,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在经营方式、生产管理、劳务用工、收益分配等方面创出了新的模式。
拥有1800亩土地的东林合作农场,由原村2名农机手来承包1200亩水稻田,每人承包600亩,担任分场场长,包产、包肥、包农药、包用工,定产量、定奖赔,通过强化考核调动农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小包干”是指农场管理者包干管理费用,水稻每亩200元,根据各自能力认定包干面积。
包干过程中,用肥、用药以及田间管理要服从合作农场技术指导,并按月进行考核打分,与包干管理费用挂钩结算。
为了激发和调动分场场长及员工责任心、积极性,农场采取成本核算与绩效挂钩的考核手段。
新城镇化样本:太仓农地流转调查
核定每亩粮田年综合成本为1150元,对分场场长降低成本部分奖励20%,超出成本部分从基本工资中扣减20%。
产量方面核定水稻单产900斤、小麦550斤,超产部分对分场场长和员工各按超产金额的20%进行奖励,非因不可控因素如自然灾害导致减产的,对分场场长实行减产部分20%的扣除。
用工方面,农场以固定用工与农忙劳务补充为主要形式。根据农田管理的最低需求,农场常年聘用包括分场场长在内的20名正式职工,主要负责平时的田间管理。
农忙期间用工不足部分,由村劳务合作社提供劳动力,实行按工计酬,既解决农场季节性用工急需,又为村劳务合作社增加劳务收入,实现合作农场与劳务合作社的双赢。
“近年来太仓发展了村办合作农场95个,经营土地面积11万亩以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韩俊表示,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土地流转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包括专业合作社。太仓村办合作农场和过去大集体完全不一样,村办合作农场的形式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
据悉,太仓在全国首创的合作农场,经营面积达到11.52万亩。在现代高效农业、设施生态农业、高效渔业及畜禽高效养殖等实现机械装备基本配套。
农民变“股民”
在工业化过程中,太仓乃至整个苏州的集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土地变工厂,农民变工人,还有大量的乡镇企业。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更好的机遇,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韩俊表示,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出路,从过去搞企业,到现在建设标准厂房、寄宿楼、仓储设施等租赁物业。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在城市规划区以外,非公益性项目可以不征地,可以由农民直接用集体土地开发这些项目。
农民集中居住后腾出的土地和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合作农场统一生产经营,入股农户获得股金分红,参与生产农民获得薪金收入。
在村级经济体上,太仓走土地、劳动力、资金股份合作,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得到拓宽。兴办合作农场,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路径。
农民从村级集体经营资源性资产能获得一定收益,将土地承包经营股入股能获得分红(或租金),参与合作农场生产劳动能获得劳务收入。
据介绍,农民以土地入社,从合作社拿租金,全市平均按每亩800元计算。劳动力入社拿薪金,全市实际参与合作农场生产经营的成员数1437人,人均管理土地72亩,按每亩管理费275元计算,人均1.98万元。
另外,农民以资金入社拿股金,一般给10%的保底分红。到年终,合作农场扣除成本及上述三项基本分配外,超产或降本的还有奖励,盈余部分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还进行二次分配。
城厢镇东林村去年来自合作农场的二次分配人均200元,共计60万元。2011年,太仓各类合作社总收益20.88亿元,可分配收益8.48亿元,入社农户平均每户收益9422元。
“太仓的集体经济已经完全股份化,农民变成了股民,集体经济真正成为一个产权清晰的主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农民可以直接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受益,太仓这方面的探索为苏南模式注入新的内涵。”韩俊如是说。
回炉大学生
在太仓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看来,太仓城镇化进程下一阶段的问题在于人才机制培养,如果农民通过土地和资金变成新型农村合作企业的成员以后,这些农村合作企业经营不善,会给农民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不能持续增收,是城镇化最担心出现的问题。
依托太仓市职教中心和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中德培训中心“双元制”教育模式,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发展道路。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已经实施20多个培训项目,每年培训3000多人次,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太仓大力创新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支撑。”韩俊表示。
以职业学校为平台,大规模培训农民工,使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熟练工人。值得注意的是,太仓依托职业学校,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回炉,也就是在这些人毕业之后,再到高职学习3到5个月,培训卓越工程师。
“太仓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也就是校企共同合作,培训高级熟练工人,移植过来,开发出定岗双元的职业交流培训模式。”韩俊如是说。
“改造传统农业要让这些现代的要素发挥作用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配套的制度,还有一个是新型的农民。太仓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肯定,让更少的职业农民种更多的地。这个思路代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韩俊如是说。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市之一,太仓的农业的发展与全国状况有很大的关联性,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由于农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带来了农业劳动力成本高、消费要求高等特点。
“这些约束条件,使得太仓发展现代农业不能照搬照套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农业现代化路子,既不能学美国、加拿大等人均耕地资源多、主要追求高劳动生产率的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模式,又不能学日本、韩国等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国家靠补贴来维持小规模生产的高收入和农产品高价格的做法。”太仓市市长王剑锋如是说。
在他看来,太仓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经济社会基础,必须强化农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
“工业与农业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王剑锋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