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性和实际行动 维护主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2:0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菲律宾政府在过去的近一个月内,以各种方式挑衅中国捍卫南海主权的行动,给国人留下“小国欺负大国”的印象。与此同时,日本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提出将钓鱼岛国有化的“购买方案”。但是,这一系列对中国而言具有挑衅性的行为,并没有引起像过去那样大规模的民族主义爆发。
南海问题的复杂化,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必然结果。由于中国海军迅速壮大,因此,时间对于中国捍卫南海主权是有利的。这必然刺激周边与中国有主权纠纷的国家和地区加快将侵占我国岛屿的行为合法化。
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一直坚持以双边的外交手段解决纠纷,但相关声索国则希望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所以,中国不断呼吁以外交手段解决,无法阻止相关国家将南海问题复杂化,而且进展不大。对他们而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或者双边谈判,都是帮助中国争取时间。
即使美国、日本、印度以及俄罗斯等国通过与相关国家在南海石油开发上合作,他们也没有介入主权纷争的理由,只是助长相关国家强化占领中国岛屿的底气,并逐步将这一水域国际化。但中国忧虑东盟若统一立场与中国谈判,这将使得中国难以回避,而这种可能差点在不久前的东盟峰会上实现。
中国随后在黄岩岛问题上迅速转变了外交策略,不再以“维稳”的姿态对待南海纠纷,而是以实际行动维护主权。如果中国对于相关国家的侵占与开发一直默认而只是外交抗议的话,国际社会只能认为中国在南海主权纠纷中缺乏合法性,从而进一步激励这些国家加强实际控制与侵占。
只有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权”与“止损”,对方才可能 “止步”,这有利于双方重返谈判桌。但是,菲律宾认为中国没有勇气冒着与美国冲突的风险对菲律宾实施打击,从而不断挑衅,让自己处于备受同情的地位,并促使东盟针对中国做出统一行动。
国内的主流舆论也是建议中国在黄岩岛问题上保持理性,以外交手段解决。但是,外交也是一种宣传战与心理战,如果中国的舆论一片“求和”理性之声,反而会鼓励菲律宾继续冒险挑战中国的底线,让中国陷入退无可退的困境。
因此,在外交问题上,中国应该改变过去舆论统一立场的做法,鼓励多元化,因为声音过于单一,很容易被对方猜到底牌。民间长期对外交工作“失言”,也会缺乏以淡定的心态看待各种外交纠纷,有时反而更容易产生极端民族主义。事实上,在美国,白宫与国会之间长期在外交问题上扮演白脸与红脸的角色,从而让美国在外交博弈上占尽先机。
以理性和实际行动 维护主权
在当前的领土纷争中,爱国主义也非常罕见没有登上舞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曾爆发多次爱国主义运动,如“保钓”、反击西方抹黑北京奥运等。以至于,中国长期被国际社会贴上民族主义盛行的标签,而这也是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是,此次菲律宾如此挑衅,日本右翼甚至行动起来夺岛,中国并没有出现此前大规模的爱国主义示威浪潮。甚至这两个话题在微博(http://weibo.com)上也没有成为主流。这是因为,当年中国正在迅速崛起当中,一些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迅速上升,他们对于西方以有色眼镜来歪曲中国感到不满,这是中国人融入世界寻求公正对待与平等地位的心理预期与现实落差造成的。
现在,中国人注意力更加“内视”,因为中国崛起已成事实,而西方处在危机之中。而且,中国人更关心自身的民生问题,相关领域的改革缓慢造成社会矛盾与不公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处境。而微博这样一个社交平台冲击了过去那种专题式的论坛,从而将个人关注的话题从单一的兴趣转向公共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极端民族主义。
这意味着传统的民族主义正在落潮,民生主义在不断抬头。 这一点也提醒我们,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理性的社会,国民更加关注自身的权利与社会的正义,中国政府的优先目标也应该包括国内改革,这也是捍卫国家主权与安全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