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IPO新政发酵 机构冷落海达中止发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5: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颖桦

   IPO改革新政中取消机构网下配售三个月锁定期、提高网下配售比例达到50%等的影响已显现。

   5月5日,创业板按老规则询价的海达股份,因报价机构不足20家,成为第三只因此中止发行的新股。

   显然,三只中小板股票按新政执行50%的网下配售及解除网下限售措施之际,同场竞技的四只按原有规则执行的创业板股票已遭机构冷落。

   5月3日,首家宣布停止参与询价的华宝兴业基金宣布重回打新之路。

   事实上,4月1日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华宝兴业相关负责人就发现重回打新之路的时机或已到来,但其对于指导意见终稿情况仍有担忧,于是决定等待时机成熟。

   重回打新之路

   4月28日,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上述两大倾斜询价机构的措施得到落实。更重要的是,市场情况已经变化。

   据华宝兴业统计,截至5月2日收盘,今年以来64只新股发行平均收益率为14.56%。而2011年上市的282只新股,以发行价和年底收盘价计算的平均收益率为-9.15%,199只破发,。

   “这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新股定价向理性回归,也为市场各方参与新股投资获取合理回报奠定了基础。”华宝兴业指出。

   新股发行人也开始履行新政要求。5月7日开始展开询价路演的3家中小板新股,顺威股份、东诚生化和浙江美大,都将网下发行数量调为发行总量的50%,并在公告中明确,该次发行的股票无流通限制及锁定安排。

   “节前政策没有密集出台,现在时机已成熟,所以我们决定参与。”华宝兴业人士指出。

   事实上,嗅到市场变化、不再对新股询价说“不”的基金公司不止这一家。

   其中尤以此前打新主力债券基金的态度转变为甚,部分债券基金经理都在一季报表达了看好发行改革带来的新股资产机会的态度。

   中银转债增强债基一季报指出,“随着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市场估值大概率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考虑适度增加新股资产配置,以把握绝对收益为主。”

   但是,“谨慎参与”、“相机减持解禁新股”仍是主流态度。

   鹏华基金丰收债券基金经理阳先伟告诉记者,“我们仍将继续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以较为谨慎的态度进行股票和转债的二级市场投资;同时相机减持解禁新股,谨慎、有选择地参与新股申购,力求保持基金份额净值平稳增长。”

   即使高调宣布回归的华宝兴业,也谨慎为上。“我们恢复参与新股发行询价后,仍将继续贯彻这一投资理念,重点参与了解行业的新股询价。”上述华宝兴业基金人士指出。

   三只中小板新股宣布以50%的网下配售及无锁定期踏足A股之际,仍有三只创业板股票麦捷科技、博晖创新和同大股份以旧规同台竞技。

   届时,新政对于询价机构的倾斜力度,到底能在多大程度改变六只新股的命运,仍待观察。

   漫长的博弈

   当前,A股市场仍未完全成熟,中小投资者对于新股定价能力被证实仍不成熟的情况下,发行人、保荐承销商和询价机构成为博弈,其中以基金为代表的询价机构一直处于尴尬状态。

   漫长的三角赛中,各方力量似乎往越来越均衡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政策推动。2009年新股发行改革推出留下询价机构权责仍难统一的缺陷,主要原因在于网下配售单个机构所得股票数量太少,致其很难在询价责任与获配利益之间做出平衡。

   第二轮改革重点是改善询价模

   式,扩大网下机构询价范围与单个配售的数量,同时考虑到可能出现发行失败的案例,推出发行终止制度。

   八菱科技(002592.SZ)、朗玛技术(300288.SZ)等发行失败,便是网下机构首次在博弈中占优的体现。“我们没有预想到这么快出现发行失败的案例。”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指出。

   随着2011年底,华宝兴业和信达澳银两家基金公司宣布暂停参与新股发行询价,暂停接待发行人、保荐机构的新股路演,开始演变为询价机构与发行人、承销商台上的竞赛。当时,基金“不打新”联盟悄然成立。

   这种竞赛甚至表现为有投行人士对不参与询价的基金公司表示不满,指出其不参与就是浪费询价资格,应让出该资格。而基金为代表的询价机构要求更多博弈权利的呼声也在加大。

   华宝兴业基金董事长郑安国曾列出多个建议,包括将IPO预披露时间延到3个月甚至更长;强制推行以发行可转债为主的新股上市制度等。

   据了解,此次改革中,华宝兴业向监管层提交的意见多有涉及以上建议。

   两方竞赛胶着之时,政策再次给博弈各方调整筹码。新股改革征求意见中,监管层“希望询价机构在询价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之间有更均衡匹配。”

   此外,网下发行限售期解除给予询价机构更大动力。

   监管层希望听到更多基金的声音。记者从基金公司了解到,4月16日,证监会基金部下文,要求各基金公司尽快上交新股改革的反馈意见,此时距征求意见结束仅剩两天。

   筹码与责任

   随政策落地,基金公司“不打新”联盟略显激烈的对抗,也因市场与制度双向变动而回归。然而,基金等询价机构获得满意筹码后,也须承担更大责任。

   事实上,去年以来,证监会加大了监管基金等询价机构合理报价行为的力度。今年1月13日,基金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新股询价申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并将依法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年初,市场反映个别公司新股定价市盈率较高的情况,更引起证监会关注。据了解,证监会斯时已要求报价入围的网下询价机构,提供其估值研究报告和报价的依据、过程,证监会重点关注其研究报告和报价决策的逻辑关系。

   当时,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指出,这是非常态监管,但随着4月30日新股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这种非常态监管或成为常态监管。

   然而,更重要的是基金对询价申购内控体系的建立。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公司已建立内控体制。如银华基金成立了新股委员会,通过流程和制度设计,形成集体决策机制,防止和杜绝人情报价。同时,针对研究员提出的报价及基金经理的参与程度进行事后监督和考核,保证个人层级更客观、科学地报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