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进入再生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5 08:57 来源: 华夏时报丹尼尔·格罗斯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剥夺了美国的3A信用评级,这是山姆大叔在经历了2008年雷曼兄弟倒下和80年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萎缩后,遭受的又一次羞辱。最令人痛心的是,每年的赤字超过1万亿美元,有875万工作机会丧失,汽油逼近每加仑4美元。
经济跌得如此猛烈,学界中迅速响起唱衰美国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不管左派还是右派人士,高级还是低级知识分子,历史学家还是未来派,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美国很难从自己酿成的危机中恢复,雄狮已经变成了羔羊,无法与中国这样的对手抗衡。
但是,他们错了。美国经济已经恢复——而且比多数分析者预期的更扎实、更强劲也更迅速,并且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
事实上,美国经济2009年3月的低谷正是意外复苏开始的标志,而不是停滞的起点。GDP当年第一季度以6.7%的年化速度萎缩,第四季度便恢复到3.8%的扩张——这种转变是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国股市自2009年3月以来已涨了1倍,公司利润和出口也创下新高。经济目前重新站上2007年高点,增长率也在3%附近,快于其他发达国家。经历过衰退之后,美国形成了比2008年更能抵御风险的经济结构。与此同时,欧洲还在与贫血的银行业和主权债务危机斗争,中国、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也出现了不好的迹象。
迅速、果断、足够有效的政策应对是美国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条件。美国18个月内就推出了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措施,而日本当年等了12年,直到信贷泡沫破裂才采取行动。自那时起,美国的复苏受到了恢复活力的私营部门的支撑。企业很快采取重组操作,化解债务,而不是坐等政府援助。2009年,申请破产重组的企业从2007年的28322起增加到60837起,两年间增加了115%。但财务破产得到了比其他国家更快的解决。通用和克莱斯勒在2009年春季申请破产后,分别只花了40天便脱离了破产保护程序,并建立了全新的、盈利的企业模式。
美国的私营部门不但没有在金融危机中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强劲。企业的税前利润自2008年的1.25万亿美元到2010年增加至1.8万亿美元,2011年达到1.94万亿美元。
资源丰富的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富有、最安全的市场,并因此成为获得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FDI从2009年的135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45亿美元,2011年前三季度达到1550亿美元。
那些叫嚷“衰退”的人称,美国不再制造任何产品。可是,美国每个月出口的商品和服务价值达到1800亿美元。在美国之外,约66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渴望购买美国的产品。自2009年4月触底(1240亿美元)以来,美国的出口量平均每月增加近50%。2010年新增加的103万新就业岗位中,出口贡献了50万。
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购买美国独有的体验,高等教育就是一例。自1972年以来,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每年递增(9·11事件后的3年例外),2009年-2010年学年,达到创纪录的69.0923万人。学费中的每一元钱都是一种出口。经济衰退时期,美国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2010年,来美国的外国游客达到创纪录的5980万人,较2009年增加8.7%,当年创收1345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走向世界。2010年,标普500指数中的美国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收入占比达到46.3%,2006年则为43.5%。美国的企业即使在经济前景不被看好的时候依然具有吸引力,例如谷歌、Facebook和苹果。这些公司尽管进入2000年后就已获得发展,但真正腾飞却是在雷曼倒下之后,它们现在已成为美国经济活动力的新代表,正如当年的雪佛兰和麦当劳一样。
美国正在失去地缘政治的霸主地位,但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强国。在收复房地产和就业“失地”上,美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企业界的复兴提供了更多乐观的理由,尽管这还没有转化为接纳失业大军的新就业岗位。但这方面已经出现一些好消息:自2010年2月以来,为全美贡献83%的就业岗位的私营部门新增了410万份工作。这虽然远远不够,但却表明就业市场正在回暖。
雷曼兄弟倒闭之后的几个月,尽管美国遇到的“顶风”不断,但始于2009年7月的经济扩张没有任何理由止步不前。当历史为这段后危机时代下结论时,可能不会将它写成经济衰退期,而是再生期。
(作者系美国《新闻周刊》专栏作家)
紧缩vs刺激之辩
保罗·克鲁格曼:紧缩还是增长,又是这个话题
经济学家卡什·曼索里在他的博客中对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成员国预算收支数据有个很好的解读(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欧元区各国政府赤字占GDP之比普遍降低。根据卡什的计算,折合成GDP占比后,被迫实行紧缩措施的成员国同期的政府赤字削减幅度最大;前三位的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经济却遭遇停滞或收缩——译者注),我想就此再多说一些。
欧盟统计局告诉我们欧元区成员国预算收支与各自GDP的比值。卡什着重选取了2009年-2011年的数据变化,作为评估这些国家紧缩效果的一个指标,尽管他指出,GDP下降表明,希腊等国的实际紧缩量要大得多。
我们按他所说的,据此对紧缩建立一个粗略、经过因素调整的衡量。我算了一下,预算收支变化的量“应该”为0.45(2009年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增长)。在这个算式中,0.45是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收入占GDP的平均比重,因此也是增长产生的收入效应的大致结果;在这里我假设欧元区单个成员国两年多来正常的经济增长率为4%,而且我将紧缩估算为预算收支实际变化与这一预测变化值之间的差值。
如果我们将这个估算的紧缩量与2009年-2011年实际GDP的变化量相比照,会得出什么?——如图所示,一个下行直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表明,每1欧元的紧缩仅能让赤字减少约0.4欧元——即使从短期来看。难怪紧缩的国家正在盘旋着驶入灾难。
(作者系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
马丁·沃尔夫:欧元区财政紧缩的影响
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欧元区紧缩与增长的有趣博客。我认为,用IMF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的数据来研究这个问题会更有意思。
我用2008年到2012年结构性(或周期因素调节后)政府总赤字百分点的变化来定义财政紧缩,所基于的假设是,这一变动是政策的结果,而不是周期性的作用。
结果正如我之前的预期:结构性紧缩力度越大,GDP下跌的幅度也越大。据估计,每1个百分点的结构性财政紧缩,就会让该国GDP自2008年水平降低1.5%。因此,希腊8个百分点的结构性财政紧缩,换来的是GDP下跌12%。
这个结果除支持了紧缩让经济收缩的观点之外,还揭示了什么?
首先,马耳他、法国和德国的经济表现看起来令人意外:尽管财政在紧缩,但它们的经济却出现增长。不过,法国和德国的财政紧缩程度较小,增长幅度也小。这并不很出乎意料。其次,尽管荷兰和芬兰的财政适度宽松,它们的经济却出现收缩。这也不是很大的意外。
但是,欧元区15国中,只有5个国家的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呈现令人意外的关系,而且除了一个马耳他,剩下的关系只是小小的意外。我想补充的是,希腊和爱尔兰的紧缩力度真的一直很大,因此毫不意外,两国的经济也收缩得非常厉害。
总之,没有证据表明,采取大刀阔斧的财政紧缩会给信心和增长带来好处,使其足以抵消紧缩带来的直接冲击。这种政策带来的只有人们预期到的——小紧缩带来衰退,大紧缩带来萧条。
并且,欧元区2008年至2012年的整体表现十分差劲。只有6个成员国预计能够实现增长,它们是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马耳他和斯洛伐克。最终,由于还有很多国家要在未来几年收紧财政,它们的经济也很有可能出现紧缩。在这种情况下,政治还能起到多大的黏合作用,将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作者系《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英国经济学家)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兰晓萌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