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美国高官清华培训幕后 最关注中国决策过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7 07: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学员圆桌讨论现场。张旭东摄
【核心阅读】
4月21日至28日,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举办“第二届中美高级官员培训班”。12名来自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海军等部门的高级政务官来华接受培训。
据了解,中美高级培训班项目,美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美国联邦行政学院(白宫下属官员培训机构)共同负责。该项目至今已举办两届,2010年的首届培训班,有17名美国政府官员参加。
在培训班结束后的一周时间里,记者相继采访了参与授课的多位中方学者,力图呈现培训背后的思路。
怎样确定参训官员?
唯一要求是美方须为高级官员
“我们对美方提出唯一要求就是,学员必须是高级官员。”负责该项目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这次参训学员是美国的高级文官。以管理美国100多万军队的国防部为例,该级别的文官也就只有七八十人。与通过选举产生、“轮流坐庄”的美国政治官员不同,这些行政官员被认为是美国政府的基础,他们往往为最高层决策提供各种备选方案。
通过查阅资料记者也发现,根据美国的《公务员分级法》,美国公务员可分为政府行政序列、司法序列、教育序列等。其中,政府行政序列的公务员,最接近中国所说的“机关干部”。
据孙哲介绍,这次来参加培训的官员是来自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海军等部门内某方面事务的主管。“所以,他们在美国的级别,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司局级’。”
“学员们都是自己报名前来的。”据美国学员介绍,他们向所属部门申请,审批通过后就可以参加。孙哲说,他们有的直接处理中国事务,有的负责全球性事务。
与上届培训班相比,这次受训的美国官员中来自军方和情报分析部门的负责人占有相当比例。
“在获悉学员名单后,我们特意安排了两位解放军将军讲课,国防大学杨毅少将讲授中国的国防政策,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研究中心主任姚云竹少将主讲军队发展。此外还安排了军事科学院的赵晓卓大校主持圆桌对话。”
孙哲说,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听课需求,此次培训设计的课程包括中国大战略、中国政治制度与中共十八大、国际政治变局与中美关系、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军事与防务政策、中国外交政策、中国经贸政策、中国能源安全和中国政策决策过程等。“授课老师全英语授课,保证交流的及时性和通畅性。”
本次培训最关注什么?
美国人关心中国决策的过程
“除了军事方面的内容,今年的课程还偏重介绍中国内政相关内容,包括政治体制、决策过程等。现在的中美关系,双方相互关心对方国内政治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人关心奥巴马推行的各项改革,美国人关心中共十八大等。”孙哲介绍。
承担这一培训课程重任的,一位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健,另一位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
美国学员和全程陪同上课的孙哲都反映,张健主讲的“中国政治制度和中共十八大”课堂讨论热烈,这说明美国学员对该内容感兴趣。张健说,“美国高级官员来清华参加培训前,肯定做足了功课,对中国绝不是一无所知。”
薛澜侧重讲授了中国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及变化。“这个课程让美国人明白,中美两国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治理国家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薛澜说。
薛澜还介绍了美国官员不太了解的中国机构,比如中央外事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中央机构和国家发改委,这些都是美国学员并不熟悉的名字,也是他们感兴趣的部分。
在听课中,学员对中国每隔5年制定一次的国家发展规划,例如“十二五规划”不太理解。“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规划怎么做?”一位学员问。
“或许和美国4年一次总统大选时,候选人提出的施政纲领有点接近。”薛澜巧妙地回答,实际上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也会指出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当选后特别关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和我们的规划在功能上有相近的地方。“举美国大选候选人发表竞选纲领的例子来作比较,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中国的政策制定特色。”
如何向美国官员授课?
举他们能感受到的例子去思考
在谈到具体的授课内容和形式时,孙哲说,目前中美各层次交流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都是端坐在长桌两边,中间摆着鲜花对谈。中美之间缺乏“真实的脑力激荡”。创造相对轻松的环境多交流、多对话,才能让美国官员真正了解中国。
给学员们主讲“中国外交政策”的清华大学楚树龙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如今中美交流虽然很多,但是真正能让美国人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并不多。作为学者,我们可以有机会用他们习惯的方式交流,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
孙哲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课堂讨论上,有学员质疑中国发展武器装备的政策,孙哲巧妙地反问,美国的导弹也够炸世界好几遍了,为什么还要发展各种武器?凭什么军费一直居高不下?“你得让他们思索,举出他们能感受到的例子去思考,让他们觉得你有道理。”
孙哲说:“我们的授课有别于传统的单方面对外宣传,在介绍中国基本情况时会兼顾客观性、学术性、实效性,避免给官员留下‘洗脑’的错误印象。”
“当初设计课程时,我们就是要把中美关系中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比如内政、军队、媒体等都拎出来,美国人最想了解什么,我们就专门谈什么。”孙哲坦言,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交流才能真正有收获,这样他们以后在决策中若能更实事求是地考虑中国的需求和感受,就会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从而让两国人民获益。
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民间智库做两国关系“管道工”
“其实开设这样的课程,大的背景在于,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国际战略变局里,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动出现了显著的转变。”杨毅说,在积极学习外国经验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向外界介绍自己,让世界了解自己。“通过坦诚的交流,美国人觉得中国人是诚实的,是有自信心的。”
“中美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一对比较罕见的关系。”孙哲说,两国政府都高度认可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今的情况下,中美关系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中美之间各领域的摩擦可能会越来越多。
“大国之间的交往,‘智力导航’极为关键。智库作为权力与知识的结合体,在中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孙哲说,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中美关系的“管道工”,默默奉献,在狂风暴雨引发“下水道堵塞”前,提前做工作,搭建沟通平台。希望今后美国官员在做决策的时候,能搜索一下记忆,考虑一下中国人是怎么想的,尽量避免错误决策。
据介绍,这次培训还安排了美国官员参观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外交部,游览长城、故宫等活动。“不久的将来,来参加过培训的美国官员如果在制定政策时能突然想到,曾经在中国,有中国的学者、记者给他们谈过中国的想法,那么我们所希望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孙哲说。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