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综改区银行生存样本: 华融三卖温商行背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4: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李伊琳
作为目前温州区域内唯一一家在全国开设网点的银行,去年11月以来,温州银行的股权曾两次被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融)公开拍卖,但据称皆因标的价格过高而流标。
5月3日,华融再次公告出让温州银行,挂牌价与第二次标的价相差无几。
在这一国务院刚刚批准设立的金融综合改革特区,对金融尤其对银行有着强烈冲动的温商资本,为何对此“金融正规军”的股权迟疑不决?
华融让股背后
5月3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公告显示,华融目前持有温州银行7.09%股份,与温州市财政局并列为该行第一大股东。该股份挂牌期满日期为5月30日,挂牌价约人民币3.82亿元。
实际上,这是华融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第三次公开出让温州银行股权。去年11月3日首次挂牌,出售价格约4.25亿元。再次出让发生在一个月后的12月19日,华融将拍卖价格降到3.82亿元。两次拍卖全部流标。而“三卖”是否能够成行,仍尚待后续观察。
至于华融出让温州银行股权的动机,记者从温州银行及华融相关人士处获悉,主要是因为受监管条例限制。
华融于去年10月在长沙组建了华融湘江银行。相比持有温州银行7.09%的股权,华融控股持有华融湘江银行50.98%的股份。
不过,按照2010年4月银监会下发的《加强对中小商业银行主要股东资格审核的通知》,同一股东入股同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超过2家,如取得控股权只能投(或保留)一家。这即是业内通常说的中小银行“一控两参”政策。
如果必须“二选一”,华融显然会选择自己重组新建的华融湘江银行。仅从该银行名称即可看出,这是一家华融欲重头打造的银行。
相比之下,温州银行的股权则较为分散。但华融两次股权拍卖却并不顺利,民间资本集聚的温州,为何会对公开收购正规金融机构的股权,而表现得犹豫不决?
风控屡遭整顿
温州官方机构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57.12亿元,比年初减少近400亿;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比年初增加近70亿。而不良率则达到了十年来的历史高位。
温州银行也不会例外,公开资料显示,温州银行2010年每股净资产为3.28元,2011年为2.95元,下降一成。
“经历过危机,银行在资产及综合指标方面压力很大。”一名金融机构的高管表示,这只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判断,而实际中的经营难点,各家银行虽不会过多地对外透露,但总不由自由地流露出悲观情绪。
温州金融监管人士透露,实际上,地方对温州银行的风控管理相当严厉。自温州银行某支行副行长林晓雅挪用公款炒汇巨亏8000万后,内部整顿至今依旧频繁。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监管机构看来林晓雅事件并非个案。
一名政法界人士透露,温州银行塘下支行再曝一起骗贷案,涉案金额高达1600多万。涉案信贷员已于2011年4月中旬被捕。
上述人士介绍称,32岁的黄范晔是温州银行的普通信贷员,七次利用假证件成功向其所在银行贷款1600多万元。之前,黄在温州银行工作近7年,算得上是一名资历较深的信贷员。
不过,地方监管层对温州银行的监管强度,或许也是温州当地资本对投资温州银行一案踌躇不前的原因之一。
对于收购,“有很多‘隐性’条件让我们望而却步。”温州当地一名民营企业家称,虽然也很想接手华融持有的温州银行股份,但前路难卜,“资金一旦进去,监管部门又通不过,肯定会影响到主业。”
该名企业家同时也是巨额资本运作的参与者,虽有上述顾虑,但他仍跃跃欲试地想投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