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胡福林跑路缘起3亿元光伏投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5:16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本报记者 陈玮英

  在年利润几亿的神话下,有多少资金趋之若鹜,现在仍不得而知。

  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的出逃竟也源于大规模投资光伏产业。

  2008年,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银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很多企业开始了扩张计划,胡福林就是在这个时间将目光投向了光伏产业。

  与如今光伏产业低迷,利润率大大降低相比,业内人士称,2006年和2007年可谓是光伏产业的第一轮爆发期,行业普遍利润高达200%。

  而即使是在做得最好的时期,眼镜这一行的利润率也只有20%左右,最低的时候仅有5%或2%。

  巨大的利润差以及为了尽早摆脱贴牌的日子,让胡福林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光伏。

  为了让光伏成为继眼镜产业之后新的增长支柱,胡福林投下了3亿多元人民币,其中一半是自有资金,一半则是向朋友筹集的。据报道,这种信心来自当时一家国有银行的承诺:在看到产出后,将会给他4亿的长期贷款。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国家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政策调整,却使得银行的贷款承诺无法兑现,而事实上光伏行业的运行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胡福林带领信泰集团进军光伏产业领域后,设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其旗下包括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太阳能单晶硅、太阳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系统、太阳能系统工程等光伏产品。但由于涉猎业务过多、扩张过快,信泰数亿元的产值根本无法满足其扩张的需求,最终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绝境”。

  盲目,是业内人士对胡福林转型做太阳能的评价。太阳能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政策一旦收紧,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时,铺开的摊子只能依靠民间借贷维持,而借贷成本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事实上,早在2010年光伏行业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市场萎靡预兆了。”浙江大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总裁朱国英认为,国内光伏企业盲目扩张是导致目前国内产能过剩,库存量过多,中小企业大面积减产停产的重要因素。

  这一信号早已从欧洲多个国家传递出来。2010年,欧洲主要光伏发电国家如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和优惠政策。而同时,产能严重过剩在国内光伏行业中也早已不是新闻。但是2011年,依然有大量资本涌入光伏产业,不少企业甚至没有接到订单就已经夜以继日地生产了。

  朱国英表示,企业领头人不能像农民种地一样,仅因为去年青菜销量好今年就拼命种青菜,要学会抬头看路,在有所行动前,至少先冷静分析一下这个行业未来3—5年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95%的市场依赖海外,使得我国的光伏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减弱。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眼下光伏业的低迷众所周知,目前能够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已经从过去的中小企业转变成了国企。过去,“想投资光伏的企业我都要问它,你的技术、资金在哪里。这不是几千万元、几亿元进来玩一把就可以的。”

  “如今,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没有十足的把握,企业不会在光伏业低迷期涉足这一领域。”沈福鑫表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此前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新能源光伏产业“要小心一点”。

  资金紧张是中国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宏观经济环境的确让许多企业备感压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太阳能企业不应盲目扩张和盲目多元化经营,如果企业能一直保持主业经营,这在紧缩环境里是能够继续维持的,所受影响也不会太大。未来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太阳能企业最艰难的时刻尚未到来,可以预见2012年还会有一些支持不住的太阳能企业倒下,但太阳能热利用依然是一个有机会的行业,能够渡过危机的企业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企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