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立身“三农” 服务“三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6:52 来源: 经济日报

  “村镇银行因‘三农’而诞生,必须在服务‘三农’中发展,并最终依靠‘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行长李川表示,在支持“三农”的前提下,他们探索出一条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科学发展的新路。

  “村镇银行属新生事物,成立时间短、网点少、社会公信力和群众认知度处于积累状态,尤其负债业务发展艰辛,中间业务发展缓慢,资产业务成本较高。如何体现小银行的大服务?如何把服务网络延伸到基层农村乡村中去?我行探索建立了‘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难题。”李川说。

  “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模式,指由行政村的德高望重者或致富带头人2至3人自愿组成一个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利用人熟、地熟优势为惠民村镇银行营销存款、推荐贷款。代理人员推荐的贷款客户经惠民村镇银行考察符合贷款条件后,由代理人员提供保证担保,并签订贷款合同。“代理人员熟悉当地存、贷款客户的基本情况,如信用、生产经营、家庭还款能力等状况,搭建起客户与银行间的信息桥梁,从而有效降低代理人员操作风险和贷款风险。”李川说。

  惠民村镇银行自2008年开始陆续与25个乡的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人员签订合同,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及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择优录取、金融知识培训等措施。截至目前,已有代理组织人员66位,推荐贷款客户1846户,金额约8540万元,户均余额4.7万元,最小贷款金额为1000元,其代理业务量占惠民村镇银行传统农村业务的73%。

  惠民村镇银行始终坚守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坚持“小额、分散”的信贷原则以拓展业务。

  “通过分析2011年我行新增贷款结构比例,便可知我行贷款重点。”李川介绍说,2011年惠民村镇银行新增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制造、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7900万元,加大对仪陇粮食生产重点环节的信贷投入,促进稳粮增收,贷款主要投向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加工、流通等企业,保障物资供应。此外,2011年惠民村镇银行发放农民新村集镇化建设、农民住房按揭贷款3800万元,发放农用车按揭贷款570万元,支持个体工商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流动资金贷款2100万元,支持村镇居民、专业农户发展生产贷款3500万元。

  在提高支农效率方面,坚持“农事特办”原则,惠民村镇银行将小额农户贷款的审批权限放到支行风险经理,缩短信贷审批流程,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同时实施利率优惠政策;在担保方式方面,推广与惠民村镇银行合作的农村金融合作代理组织人员保证担保、多户联保、担保机构保证担保等组合担保方式,方便了小额农户、专业农户贷款。

  截至2011年底,惠民村镇银行总资产达115139万元,比年初增长145.90%,资本充足率达22.25%;各项存款余额102507万元,较年初增长142.30%;各项贷款余额达49425万元,比年初增加19872万元,增幅为67.25%,其中个人贷款(农户、村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等)余额为43745万元,农业小企业贷款5680万元;不良贷款56万元,不良率为0.11%。

  李川表示,目前村镇银行网点少,社会公信力处于积累状态,存款业务发展仍很艰苦。此外,目前惠民村镇银行所处的农村地区有效金融需求虽然较大,但因受合意贷款额度管理,尚未完全满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将加强网点建设,今年计划新设4个支行,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及品牌建设,有效促进业务转型。”李川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