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无锡国联样本:一笔要跟政府谈的污泥生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7: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无锡国联样本:一笔要跟政府谈的污泥生意

  

  见习记者胡欣欣无锡、上海报道

  离无锡锡山污水处理厂不远的地方,有一处面积不大的厂房,每天会有其他四家污水处理厂的黑褐色污泥运送到这里,连同锡山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一起进入调质压滤程序,经过特别定制的压滤机,这些原本“拎不起来”的污泥变成一个个半米见方的污泥饼,随后泥饼进入焚烧炉“自燃”。

  这是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国联”)“污泥战略”的一部分。

  作为无锡地方的融资平台,国联的核心业务是金融,而在实业部分,国联集团瞄准了环保能源。

  2010年,国联集团下属的国联环保能源集团牵头控股设立了一家专业从事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的公司——无锡国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国联涉足污泥处置的实施路径由这家公司主力承担。

  目前,污泥处置的工艺技术“百花齐放”,仅住建部和发改委于2011年联合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下简称“技术指南”)中就列出了6种较为流行的处理工艺。

  国联集团主席王锡林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国联选择的污泥处理路径的强项在于其利用生物菌进行源头减量以及一次性由99%含水率直接压缩到60%,这是污泥处理中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减量,如何使其能够通过自持燃烧达到安全处理。

  “这一套污泥处理的工艺能够做到污泥处置的简单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王锡林对这套技术颇为自信。但除了在无锡的运营,国联希望能将这套运作成功的技术向无锡以外的区域推广,在这个过程中,国联似乎没有这么轻松。

  “污泥处理的市场还在探索阶段,整个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王锡林说。

  金融平台涉足“毒泥”处理行业

  “简单填埋肯定是不行的。”王锡林说。

  国联最初涉足污泥处理也并非完全自愿。

  2010年,随着环境标准的提高,无锡污泥问题成了主政者们的头疼之事,这时国联进入了主政者的视野。

  当时国联环保能源集团下属有一家垃圾电厂,其主要的任务是为无锡市的工业企业提供蒸汽、电力的支持,同时处理无锡的城市生活垃圾。

  “国联做污泥处理的优势就在这里。”王锡林说,“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污泥的焚烧处置了,那时候是跟煤一起掺烧过一段时间。”

  “简单填埋肯定是不行的。”王锡林说,“之前掺煤焚烧方式也是有缺陷的。”

  无锡市对国联集团的要求是进行无害化的就地处理。王锡林介绍说,“我们专门组织了一套班底,进行调研,最后研发了现在这套技术”。

  国联集团选择的技术路径依然是以焚烧作为污泥处置的最终路径,但焚烧前,这些污水处理厂的“副产品”,将进行再加工。

  据无锡国联环保科技负责人介绍,目前国联采用的是微生物源头减量+调质深度脱水+资源化焚烧的技术组合。

  “微生物源头减量是直接通过微生物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进一步降解,从而减少污泥的产生量。”这位负责人说,“加入微生物菌之后,曝气池中的污泥减排量可达90%以上,污泥总减排量达到40%至70%。”

  这一工艺适用于目前国内外污水厂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法。在无锡锡山污水处理厂,记者见到了含有微生物菌的营养液被持续不断地投入污水中,污水不停翻滚为微生物菌的作业提供充足的氧气。

  “一万吨污水,一天要投五公斤这样的微生物复合菌。”上述负责人介绍说,“国联是首家在十万吨的污水装置上使用生物菌源头减量的企业”。

  锡山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经过减量后的污泥会被运送到一个调质深度脱水车间。一般来说,作为污泥处理的原料,从污水处理厂运往污泥处置设备中的污泥要将含水量降到80%。

  而在国联锡山的深度脱水车间里,99%含水率的污泥将直接被脱水到60%以下。“如果脱水到60%以下,污泥就会变成了‘污泥饼’。”这位负责人用手拿起一块饼状的污泥给记者看,“没有恶臭,而且可以自持燃烧(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燃料)”。

  这台位于惠联热电厂内的十米左右高的设备,每天承担着污泥进行最后的处理,先将“污泥饼”粉碎,然后烘干成粉块状的污泥颗粒,接着用传送机运入锅炉进行焚烧。

  污泥经过自持焚烧系统的焚烧后,灰渣体积仅为原来的10%左右,“灰渣的量已经很小了,可以用于建筑用材。”

  经济性难题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量。如果日处理100万吨污水,运营能比较稳定地持平。”

  污泥处理的焚烧技术一直为业界所关注,被认为是一些经济实力强、土地资源有限、污泥产生量大的大城市污泥处理主要选择的技术路径。

  国联曾经进行过污泥处理成本的比较:在国内厌氧消化+干化工艺的吨污泥投资约为50万,吨污泥处置成本为400元;欧洲厌氧消化+干化焚烧工艺的吨污泥投资约100万,吨污泥处置成本为600元。

  “国联的这套方案可以把成本大大减低,吨污泥投资约为25万,吨污泥的处置成本约为300元。”王锡林说,“有时候300块还不到,加上运费也就是350块”。

  污泥处理付费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涉足污泥处理的各家企业。根据江苏省有关水处理费的规定,无锡所处的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费中,必须提取不低于0.2元/吨用于污泥处置。

  这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属于比较高的资费。但即使国联通过技术做到了成本大减,国联的污泥处置运营也只能刚刚做到盈亏平衡。

  目前,国联采用的市场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污水处理厂一体的BOT模式,按照每天的污水处理量来收取污泥处理费;另外一种是为其他污水处理厂提供服务,这种合同环境服务管理模式将由与国联签订合作协议的污水处理厂按照每天的污水处理量来收取污泥处理费用。

  无论何种模式,污泥处理的费用都将由财政直接或间接支付。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量。”王锡林说,“我们算过,如果日处理100万吨污水,我们的运营能比较稳定地持平。”

  据悉,无锡市每天产生的污水为120万吨到150万吨不等,但事实上,即使在无锡,国联也无法将所有的污泥生意都拿到自己手里来做。

  根据2010年无锡市区污泥无害化就地处置工作协调会议的内容,国联将会和无锡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共同负责无锡市内污泥的处置。

  “目前国联能够承担无锡60万吨的污水产生的污泥处置,也就是500吨污泥的处理。”王锡林说,“除了新城、锡山两个污水厂外,还有周边一些小的污水处理厂送过来做污泥处理。”

  一笔要跟政府谈的生意

  另外一个麻烦是污水处理厂缺乏动力。

  因此,国联开始考虑拿着这套技术走出无锡,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是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现在各地方污泥处理企业风起云涌,污泥处理的工艺也很多。”王锡林说,国联曾尝试与上海城投谈上海污泥处理的合作,但是迟了一步,“我们去之前他们刚签了一个污泥处理的项目。”

  王锡林认为,国联走出去无锡的技术优势很明显,但这种技术优势在目前的污泥处理产业环境下却也遇到了困难。

  困难来自污泥处置工程的原材料提供者——污水处理厂。“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成为市政产业的重头,大大小小的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技术五花八门。“想把源头减量这个技术推广出去,这就是一个问题。”王锡林说。

  这些既成的事实带来的另外一个麻烦是污水处理厂的动力。

  “在国内,无论是BOT也好,还是政府直接投资管理的也好,在建立之初就没有对污泥处理的预算和要求。”王锡林说,“很多污水处理厂认为,污泥处理是政府的事情,所以跟污水处理厂谈合作的难度很大。”

  王锡林发现,污泥处理仍是一笔要跟政府谈的生意,“至少要跟一家大的污水处理厂谈,现在谈的有南昌、淮安、南京、重庆、苏州等地方。”

  “现在污泥处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市场化问题。”王锡林说,“最好的方式是由政府购买服务,然后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有资本,都可以进入。”

  王锡林认为,污泥处理作为与污水处理类似的公益性项目,虽然要由政府来买单,但是需要有充分的竞争,“这样才能促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

  技术路径仍未定论

  技术指南中的评价并未经过精密测算。

  而像国联这样持有技术的企业,要面临的另一个瓶颈是技术评价。

  目前,对污泥处理的主流技术被反映在技术指南里,其中列举了6种目前经常使用的技术,并对技术的评价。

  “事实上,这套技术指南中的评价并未经过精密测算,而是依照专家经验来判定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且这套评价机制的问题就在于是就污泥处理而处理,并非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

  例如,按照国联对耗能这一指标进行的比较,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路线,吨污泥的贡献值为48.5kwh,但问题是沼渣的流向最主要的并非当时设想的用作农业或园林肥料,而是继续进行填埋。

  技术指南直接影响的是业主对污泥处理路径的选择,同时由于对处理成本目前没有标准化的分析,各企业五花八门的报价与其真正实施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衡量和匹配。

  不管目前现状如何,国联依然看好污泥处置的市场。

  市政污泥的处理只是污泥处理的一部分,目前污泥处理有很大一块市场是在工业污泥的处理。王锡林透露,国联亦将涉足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市场。

  “处理的整体思路不会变,但是因为工业污水成分比较复杂,所以还要重新研发菌种。”王锡林说,“目前我们关注的是造纸和印染废水的污泥处理”。

  (本报记者杨瑞法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