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银行业保增长需要什么策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9:33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向内纵向深化,开发小微企业金融及农村金融等增量业务,向外利用资产升值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

  自安邦发出中国银行业的业绩见顶的预警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也加入“唱空”的队伍中来。中银国际、中金与招商证券相继发布相关研究报告,银行业业绩即将见顶逐渐成为市场共识。看低银行业的不止国内机构,国外投资者的做法更加直截了当,如新加坡主权投资公司淡马锡近日通过减持部分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股票,套现24.8亿美元。

  这已不是淡马锡第一次抛售中行和建行股票。2011年7月6日,这家以投资新兴市场闻名的主权财富基金在摩根大通的协助下,一连抛售了已持有超过5年的中行和建行的大部分股权。据测算,淡马锡在这两笔交易中约赚取了36.2亿美元的利润。再加上此前高盛大幅减持工行的股票,外资银行的谨慎显示,他们对中国的银行股并不看好,纷纷采取套现或短炒的策略。

  在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市场看淡中国银行业自有其逻辑可依。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中国银行业的规模扩张放缓,导致依赖规模扩张的银行业业绩也将随之放缓,引发外资对中国银行业估值预期的变化及投资的撤离。对于精明的投资者而言,预期的变化引发投资策略的转变是自然不过的举动,但对于中国政府及银行业来说,这却是个危险的信号,决策层需要及时应对市场对中国银行业预期的改变。问题在于,在宏观调控放松空间有限时,该如何使中国银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在我们看来,解决银行业所面临的增长瓶颈,需要双管齐下,内外并举。

  银行业的向内扩张,主要指金融的纵向深化。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仍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市场中很大一部分金融需求,无法在正规的金融市场上得到满足,也为民间金融的滋生预留了空间。近段时间以来,民间借贷屡屡爆煲,政府对小微企业金融的重视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不仅是多种金融形式共同发展的机会,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也意味着一片蓝海: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等都是亟待开发的资源。从一季度业绩观察,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中农行净利增长的一骑绝尘,也表明纵向深化策略在当下的成功。相比于其他大行,农行在农村分支机构及涉农贷款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向内纵向深化,开发小微企业金融及农村金融等增量业务,向外利用资产升值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纵向深化方面,中国银行业须克服标准过于粗放的困难。自2011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划分新国标,并首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这一类别后,此标准在银行自行认定中一直没有进一步细化,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虽有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但却因标准模糊,往往没有执行的着力点。

  向外扩张则是中国银行业保增长的另一条道路。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再加上汇率升值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现在实为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最佳时机。陈功认为,中国决策层及银行业,有必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强化国内支柱型银行的国际化业务布局,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强力趋势,向国际金融街展现出一幅新的荣景。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全球金融界对中国银行界的负面看法。简而言之,要利用资产升值的前景,通过市场空间和潜在收益的延展,压迫国际金融界重估中国银行股的潜在价值。这既扩展了银行业的增长空间,也可纠正国际同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偏见,而观点的改变恰恰意味着价值的重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外资连续减持中国银行业对决策层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在既有增长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中国银行业保增长需内外并举。向内纵向深化,开发小微企业金融及农村金融等增量业务,向外利用资产升值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大踏步做好国际化业务的布局。这不仅能让中国银行业迎来下一个10年,还可能极大地改变国际同行对中国银行业的价值重估。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