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 就要能"对上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10: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每一天,纽约都有多个艺术展同时举办:而4月25日在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开幕的“水墨革命:吴冠中作品回顾展”,是这些天纽约艺术圈和艺术爱好者的一个集中话题。这是吴冠中先生的作品第一次成规模亮相美国,54件水墨、素描展示了20世纪中国艺术家对东西方文化互动交融的独特思考和回应。开幕当天,不算太大的展厅涌进了五六百人,观众很是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中国作品呈现,一改以往“出洋”由外方主导的被动,由上海美术馆和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共同策划、共同挑选展品,其凸显的文化主张赢得了重视和尊敬。
费心策展:让人家“看懂”
选吴冠中先生的水墨作品“走出去”,不仅因为他的艺术呈现相对容易让西方观众感觉“熟悉亲切”。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卢缓说:“‘中西融合’是过去100年来中国艺术发展的核心命题,吴先生在融合性绘画语言的探索上有独特、重大贡献,而东西方文化互动交融堪称世界性话题,西方人一样深感兴趣。再者,以往美国观众对中国艺术的了解,要么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处看中国古代艺术,要么在SOHO或是画廊看以‘波普’为主的中国当代作品,而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少有机会接触。”
说起这个从2008年就开始筹备的画展,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强调:“去海外办展,不能简单展示,而一定要设法让外国人看懂。中国画里的石头,不为把石头画得像,而求神似,求它的象征意义;梅兰竹菊在中国画中被相提并论,可它们并非同一季节的植物,而因为有品格上的相类……这些道理,要跟外国人讲通,可得花一番工夫。回想西方现当代艺术刚来中国办展那会儿,我们也是看得一头雾水,比如一块白布怎么也是一件艺术品?觉得在开玩笑……”
眼下,轮到我们帮西方观众“看懂”中国艺术了,为此上海美术馆颇费心思。“尽管将中国画‘现代化’了的吴冠中作品,于外国人而言会有一些熟悉和亲近之感,但文化差异毕竟更多,这就要解释。”
卢缓告诉记者,他们特地为吴冠中的现代水墨作品一一配了宋元明清的传统水墨画,附上文字导读,将两者的观念、技法等作对比说明。“对中国画还陌生的美国观众,单看一幅作品会发懵,但当他们了解到中国画的传承关系,得知某幅作品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处在怎样一个节点、拥有怎样的特殊价值,就容易理解和认同。比如我们在吴先生的《狮子林》旁边配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要呈现构图的差异,告诉观众吴冠中如何改变了中国画家观察和表现自然的传统方式——《狮子林》里呈现的方式来自西方油画,如点对点的透视……另外开展之前,我们还特意培训了20来位当地艺术爱好者做志愿者,将这些内容通过他们传达给美国观众,效果非常好。”
用心追求:展开思想对话
“不能不承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还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是被选择的,结果外国人凭他们瞧新鲜、看热闹的意图,挑了些东西出去。比如杂技被当成杂耍娱乐邀去演出,可它并不能影响他人的思想包括对我们的文化判断。办展览,也通常是对方构思,我们配合。”在李磊看来,有质量有层次的文化交流,应当能够提升别国对本国文化的尊重;一是你得真有独特性,二是你在探索的问题别人也在关注,而你有自己的答案。
当然,提高国际文化交流的质量和层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首先国人不能满足于“走出去”,而要有“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和“跟人家对上话”的追求。此次将吴冠中作品展办到美国,是上海美术馆体现新的意图和追求的一小步。李磊透露,上海美术馆已与巴黎奥赛博物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将在未来5-10年间探索长效合作新机制。
“在准备将海外各馆精华‘引进来’的同时,我们已初步拟定一份‘菜单’,一一罗列了希望‘走出去’的展览项目,让对方按需点‘菜’。上海美术馆扩展为中华艺术宫后,将会有更大空间、更多机遇,我们更要努力开创与海外艺术机构‘双向、对等、互利、协商’合作的新阶段。国际文化交流的‘走出去’或‘引进来’都只是手段,目标理应是展开一场场思想的对话。”
(责任编辑:彭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