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行"阿根廷玉米 对中国市场影响较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9 08:11 来源: 中国经济网阿根廷进口玉米于4月20日起可以在中方指定的口岸进境。专家认为,中国是进口粮油农产品的大国,一直以来美国从对中国玉米的出口中受益非常大,阿根廷想借此与美国玉米共分中国市场。
近日,阿根廷玉米获得了出口中国的“通行证”。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阿根廷进口玉米于4月20日起可以在中方指定的口岸进境。
根据今年2月中阿双方签署的《关于阿根廷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国家质检总局于4月28日批准了阿根廷玉米对华出口。
阿根廷农业部长诺韦尔托·亚瓦尔表示,“相信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阿双边贸易发展,并使阿根廷成为对华玉米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
缓解滞胀困境
对于阿根廷政府同意出口玉米到中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黄志龙认为,除了阿根廷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之外,此举还与其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有关。
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报告显示,今年2月阿根廷工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这是最近28个月来阿根廷工业生产首次出现下降,成为阿根廷经济增速明确放缓的标志。
与此同时,阿根廷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普遍预测阿根廷今年实际通胀率将在20%~25%之间,而阿根廷民众则预期今年通胀率将超过30%,物价将大幅上涨。阿根廷经济面临滞胀困境。
据新华网报道,阿根廷经济降温,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受阻的外部大环境使然,尤其是阿根廷第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巴西和中国经济今年都出现增速放慢趋势,影响了阿根廷出口增长。此外,欧美面临的债务困局没有明显好转迹象,欧美企业在阿根廷的投资萎缩,部分欧美企业甚至从阿根廷撤资,将资金转回本土“救急”。
除外部因素影响外,阿根廷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许多问题。经历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后,阿根廷彻底抛弃“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转向重行政干预、轻市场调节的发展模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介入越来越深,造成市场定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失灵。
为追求经济增速,阿根廷政府自2011年10月大选后,大幅削减公共补贴,造成公共品物价大幅上升。阿根廷政府也拒绝控制货币投放规模,导致通货膨胀失控。近年来阿根廷年通货膨胀率都在20%以上,造成劳工工资成本大幅上涨。
为保证外贸顺差规模以应对偿债压力,阿根廷政府还对进口产品实行严格限制,同时加大对传统大宗商品的出口力度。“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保证外贸顺差规模和本国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就业。”黄志龙对记者说。
阿根廷不仅是南美最大的玉米生产国,而且也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仅次于美国。每年,阿根廷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分别约为3000万吨和800万吨。
中阿双方于去年开始玉米贸易谈判,阿方希望借此打开中国玉米市场,并与美国一并成为对华玉米出口的主要国家。
黄志龙认为,阿根廷是重要的农业大国,放开对中国的玉米出口是有综合考虑的。前期阿根廷对中国出口的大豆较多,玉米则几乎没有,现在出口玉米是由于其国内出口下行压力很大,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中国是进口粮油农产品的大国,从对中国玉米出口情况来看,美国受益非常大。阿根廷想借此与美国玉米共分中国市场。
黄志龙说,虽然靠大宗商品和能源出口不可能大量解决就业问题,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下滑压力,由此来看,阿根廷放开玉米出口源于国内巨大的经济压力。
对中国玉米市场影响较小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发布的公告,来自阿根廷的进口玉米只能用于加工,必须在指定加工厂生产加工。
但公告并没有详细说明哪些港口可以接受阿根廷进口玉米入境,也没有提供授权加工企业的名单。“中国选择从阿根廷进口玉米是进口多元化选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玉米有需求缺口。”卓创资讯玉米分析师刘栋对记者说。
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去年进口玉米175万吨,其中97%来自美国。
从农产品月报上,记者看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玉米进口达174万吨,金额约为5.7853亿美元,比去年第一季度的5454.7吨、587.5万美元增长了318倍和97倍。美国仍然是中国玉米进口第一大来源,数额为173万吨、5.7175亿美元。刘栋据此估计今年中国玉米进口缺口达400万吨。
刘栋称,今年玉米取得丰收,总量与往年相比没多大变化,但优质玉米数量减少,霉变率比往年有所增加。据一些饲料厂称,早期玉米水分高的时候收不到玉米,现在收上来的水分都不高。
饲料厂、粮库对玉米要求比较高,这些下游企业往年加工二等以上玉米开工率能达90%以上,今年则只在60%~70%之间。
中国玉米有进口需求的事实十分明显。但刘栋认为,阿根廷玉米出口中国不会对中国玉米市场造成多大影响,因其出口数量有限,一年出口量也只有500万吨左右。并且由于船期的原因,短时间不会有阿根廷玉米到港,预计要到今年7、8月份甚至明年才能到港。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