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中国有成为贸易强国底气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02:21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汇丰银行发表最新全球贸易前景预测报告,预计中国贸易量增速将于2014年超越美国,2016年将会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从来不是问题,但是贸易强国之路却任重道远。
中国是享受全球化红利最大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欧国家将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甚至部分低端服务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到新兴市场地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被纳入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和生产链条中。中国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迅速融入国际生产分工体系,靠庞大的出口制造出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中国也由此迅速崛起为全球贸易大国。
入世十年来,我国的货物贸易额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规模增长了4.9倍,进口规模增长了4.7倍,2009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达到9.6%,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然而,当前中国还只是贸易大国模式,而不是贸易强国模式。在贸易规模高速增长的背后,面临着极度的贸易利益分配的失衡。
首先,是贸易顺差的虚幻。事实上,在全球体系中,跨国公司主导贸易分工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过去15年中,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销售年均增长9.1%,快于海外子公司出口增长的7.8%,更快于国际贸易增长的7.5%。
中国贸易顺差的最大制造者是海外跨国公司。最近十余年,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拉动,尤其在出口商品与顺差中,外资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08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商品出口总额为14285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出口达790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3%,另外加工贸易出口6752亿美元。2008年,中国出口商品的顺差为2954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商品出口的顺差为1706亿美元,占顺差总额的57.7%,另外加工贸易顺差达2968亿美元。也就是说,假如2008年没有加工贸易顺差,中国的商品出口将出现逆差。
其次,是贸易利益分配的失衡。高额顺差背后是资本与劳动以及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中国目前的资本/劳动比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就劳动力成本而言,过去近30年,我国资本回报率上升迅速,而劳动力回报率增长缓慢,1998年到2008年,工业企业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
从生产要素成本来看,中国一直在经历着要素价格扭曲并承担着相应的成本。30年来,我国长期处于低要素价格状态,包括低土地成本、低环保成本、低资金成本,这是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的一个重要条件。
再次,最大的需求方没有“定价权”。作为全球主要矿产资源的最大需求方之一,中国虽然对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形成强大的需求拉动,却没有掌握贸易资源商品的“定价权”。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中国付出了更多的外汇,用于进口资源能源类大宗商品,贸易条件也趋于恶化。
当前,尽管中国已经逐步成为贸易大国,但却承担着负的财富收益。因此,中国未来必须通过要素价格的逐步市场化定价,使劳动力成本与资源、环境成本真实反映到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从而使企业盈余向劳动等要素转移,扭转中国“低要素、低成本、高回报”的全球价值洼地的不平衡格局。要进一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品牌创新,提高贸易增长的质量,以重塑中国外贸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