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温州试验承担不起利率市场化任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02:2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刘煜辉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热度依旧。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浙江省已经通过了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准备出台 《浙江省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温州金融改革的经验和辐射效应扩张到全省,将民间资本发达的浙江建设成为真正的金融强省。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中定下12项任务,涵盖规范发展民间融资、金融机构准入、个人境外直投以及金融产品创新、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描摹了一个多元的金融体系,为金融业的对内开放打开了一定空间。
纵观温州试验的12条,最有实质性的突破在于市场准入的突破,“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上述表述,从政策层面肯定了民间资本可发起新型金融组织。从积极的角度去看,不需要规定可以做(民营银行),只要规定一些政策,温州得到这个信号,就可以突破。
但实际上温州的地下金融业务已经做得非常成熟,而且规模庞大,这次试验的意义更多在于使其阳光化,能得到有效的监管。是不是以前地下的部门就此消失,我觉得这取决于现有银行部门的效率,如果实体经济中各资金需求的部门依然得不到正规金融服务的满足,还会求诸于地下;如果经济不去地产化,实体经营环境依然恶化,更多的资金还是会被从实体中挤出进入 “空转”。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显然不是银行部门自身所决定的,它实际上背后是个体制问题,即政府主导经济资源配置的体制,这一基础没有变化,即便放开准入,其实根本上也改变不了多少。
一个区域性的金融试验,应该更多从体现最高决策者推进改革的决心来理解,但不可赋予其更多的现实功效。
对于外界对于《方案》回避或模糊了利率市场化的失望,我倒认为利率市场化不应包含在温州试验范围之内是确当的。
机构创新和准入可以放在一个区域中试点,但市场要素的改革最好不要通过行政推动的方式在一个局部中试验,这样不但没有什么意义,只会人为地制造制度套利的机会。前面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所引致的大量套利套汇的短期资本流动,其中诸多经验教训应该认真总结。
事实上,最近几年利率市场化潜移默化的推进力度极大,这一点你去观察银行近些年负债成本的显著上升,已经对其自身资产和负债业务结构形成了重大冲击,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像某些专家机械地理解为一个时点、一个事件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随意地去揭掉那个存款利率管制的标签,就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成功。它是一整套内在金融机制的变迁,是一个长变量。如果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有条件实现自然的释放,利率市场化才能得以水到渠成。相反,如果整个银行体系二十几万亿元的资金被冻结,即便浮动存款利息也是一个不正常的利息。
可见,利率市场化要解决的可能远远不是实现存款利率浮动和减小利差这些形式上的标志,而是支撑利率市场化的一系列背后的经济条件、市场条件、监管条件以及体制条件。
事实上,中国短短几年一个庞大的数万亿的理财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形成,本身就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外科手术”的路径所取得的巨大进展。而这显然,不是通过一个地区性的金融试验所能承担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