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谁为社区电瓶摆渡车上保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0: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谁为社区电瓶摆渡车上保险

(1 /2张)

  电瓶车未纳入国家机动车产品目录,交通部门不能办理牌照;没有牌照,它就不能上路;没有“名分”,保险公司更不愿承保———

  4月29日,“五一”小长假首日。夜泊在朝阳区百子湾后现代城的双井街道便民摆渡车,错后了半小时启程。与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的座无虚席明显不同,今天这里的班车只有记者一人。车沿着百子湾南二线行驶到毗邻三环的“天之骄子”社区时,一个女白领招手登车去双井搭地铁,听到记者在和司机师傅聊电瓶车出险后的赔付责任,她插嘴:“这车肯定有保险,应该是那种责任险。”当记者追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她是否在保险公司工作时,她的回答是否定的。当记者告诉她这种电瓶便民摆渡车,由于没有车牌登记,因此保险公司不能上保险,一旦出事,只能与司机“私了”解决时,她颇感意外地惊呼了一声。

  据记者调查,虽然这条双井地铁口(三环 )—家乐福—后现代城(四环)的便民摆渡线路开通已近一年,每天搭乘的人员也有上百人次,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小区摆渡车,因其特殊的电瓶车身份,至今仍无合法“上路”牌照。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从2008年起始、特别是2010年后在北京各个社区逐渐增多的便民摆渡车,因其“电瓶车”的角色,至今处于无牌照、无路权、无名分的“黑车”状态。

  财经调查

  ■路况复杂,险情时有发生

  4月26日,记者搭小区摆渡车做暗访调查。因为是8点的早高峰时段,车上的10个座位被塞得满满的。摆渡车行驶到与西大望路接壤的十字路口时,记者左边一位带孩子的妇女先叫了一声“糟了,怎么信号灯没了!”一车人顺势往前望去,果然,前面几米远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处于“黯然失色”状。只听司机师傅叨唠了一句“这回可麻烦了”,然后便极为小心地将电瓶车一点一点往前“腾挪”。车上每个人这时都捏了把汗。这条自后现代城小区起始,最终到达双井地铁的摆渡线路,虽然是沿着社区内线路在各个楼盘间穿梭,但是沿途它要横穿两个路况复杂、交通拥堵的主路交叉路口,其中一个便是当下这个行驶着十多条公交线路(11路、30路、486路、605路、621路、677路、715路、973路、985路以及988路等)的九龙山路口。

  不要说眼下是坏了交通信号灯、又处于早高峰的拥堵时段,就是平常,因为几个方向的车都不肯避让,这里还时常出现“嚓车”的情形。记得不久前,也是乘坐由这个操东北口音的老王师傅的车经过此路口时,因为我方处于绿灯通行状态,因此王师傅和记者聊着天,并没有减速。不料一辆本处于红灯限行的“黑摩的”突然抢灯加速,令丝毫没有准备的王师傅猝不及防,只能猛打方向盘以避让,让乘客惊出一身冷汗。而这个路口过后,即是人多庞杂的九龙花园,这个社区经常会有从家乐福超市购物回来的人乘车,而再往前走,到达双井地铁口,还要在一个复杂但尚未安装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左转拐大弯……

  摆渡车不光沿途要经过后现代城、易构空间、金港国际、九龙花园、复地首府和天之骄子等大型社区,沿途还要穿越“北京市三里屯一中百子湾校区”,再往前更有乐成国际学校等。记者暗访发现,乘客除了早晚高峰时的上班一族,平时就是很多老人带着孙子孙女搭车去上各种兴趣班。

  ■遭遇“马路杀手”,引出赔付难题

  王平师傅是个20年驾龄的“老公交”,先后在826路和626路公交车上工作了6年。他告诉记者,电瓶车的能源以电为主,目前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性能与机动车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制动功能还比不上机动车。因此一般情况下它的时速也就在二三十公里以下,并且宜于在内部场所行驶。

  据他透露,在我国的国家机动车产品目录中还没有电瓶车的一席之地。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电瓶车不能上牌照,不能上城市道路行驶,更不能取得合法的营运证件。

  朝阳交警大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警,也向记者证实了王师傅的说法。他说,依据国家现有相关法规,电瓶车的确只限于旅游景区和火车站等特定场所内使用,不能在各级公路上“现身”。因此,目前行驶于各类公路上的社区电瓶车,基本都处于无证、无牌、无保险的“三无”状态。

  而且据他了解,很多小区电瓶车的驾驶员,有很多是外来人员,上岗前也未做过任何培训。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就会出现伤者施救不及时,经济赔偿难到位等状况。

  据百子湾线几个司机透露:曾经有过跟自行车、黑摩的、行人之间的剐蹭,他们所采取的手段就是“私了”——司机个人负赔偿责任。有时虽然责任不在他们,但由于摆渡车没有正规车牌、行驶证等,所以只能是司机自己负责。但王师傅认为,这些视为司机个人行为的做法,出现在轻微事故下还可以,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出现大量人员伤亡的状况,绝不是司机个人赔付得起的。

  ■法律专家:电瓶车“突围”越界,风险放大

  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告诉记者,电瓶车与一般机动车不同,它本是在特定区域——公园、场馆、小区、机场、火车站等场所,供运送行李、摆渡行人、游览观光等特定目的之用的车辆。这是出于其安全性能的考虑,因为公园里一般只有行人,火车站运送行李也有专用通道等,可以避开机动车,一般不会造成恶性交通事故。

  然而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一旦把它市场化,听凭它驶离公园、小区、场馆等特定场所,它就有可能产生种种隐患。首先,它具有一定的宽度、长度和一定的载客量,本不应在公共交通道路上运营,一旦运营,风险加大。其次,消费者是买票乘坐,形成服务合同关系,只要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本来该合同应该是合法有效的。但是,因为它是在既无监管又无保险状态下的非法营运,因此,不能给消费者提供合法有保障的服务。

  事故案例

  2011年圣诞前夕,河南新郑市一辆农用车撞上了载客电瓶车,致使 10名在校大学生受伤。事故发生在龙湖镇学府路和洪湖路交叉口,一辆农用车将一辆满载乘客的电瓶车撞翻,致使16名乘客受伤,其中10人是附近学校的学生。据当地媒体报道,不少大学生表示,由于公交车太少,他们才在出行时选择了电瓶车。

  据悉,该路口无红绿灯。当时,满载乘客的电瓶车准备通过路口。没想到一辆农用车自南向北疾驶过来,直接撞在了电瓶车的中间。不少乘客被从电瓶车上甩出,落在地面上;现场附近地面上四处散落着电瓶车残骸和血迹。 由此案牵出的赔偿问题成为当地媒体关注的话题。

  最新消息

  记者发稿前,联系本报一位住在立水桥附近的记者,当初就是她向记者抱怨出地铁后到家的一两公里路,因无公车保障,不得不每天打“黑车”归家。但当记者截稿前再向她核实时,她高兴地告知,小区已增开了新的袖珍线路。

  据悉,为重点改善居民小区公交出行条件,围绕地铁站提供快捷的公交换乘服务,北京市近来新开、延长、优化、调整了数十条公交线路,特别是还贴近乘客需求,开辟了微循环线路,以缓解百姓“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在完善各种措施便民出行的同时,至今师出无名,无牌照、无路权、无名分的社区便民摆渡“黑车”,有关主管部门该有个说法了。

  新闻背景

  政府努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电瓶小巴踩准“站点”

  几年前财政部等部门下发《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电瓶车因其“不烧油”的环保身份,可以享受各种政府的补贴。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车型研发、市场推广等等还没跟上,真正意义上的环保电动汽车还不能大行其路,因此,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退役”下来的数百辆观光电瓶车,便被一些有商业眼光的商人盯上。在考察到很多社区居民存在着“最后一公里”出行困境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投钱“包下”这些电瓶车选好线路投入运营,而这恰恰和政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努力相契合。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一英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城市交通使用“最后一公里”,经常是用于描述公共交通末梢和微循环的问题。指乘客从主要公共交通主要站点下车后到自己小区(家)的距离。

  近年来,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市民出行越来越便捷。但是在新的大型居民社区、市郊接合部,一些公交站点、轨交站点与周边小区交通的接驳还没很好到位,由此产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为此,北京市政协委员还提交了“关于引入中小型公交车作为微循环公交系统的主要运营载体”的提案,之后市政府印发了《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八阶段(2011年)工作方案》,提出要打通公交客运的“最后一公里”。

  而各个街道出面为社区增设的摆渡电瓶车,无疑是政府为百姓做实事的一种尝试。社区街道不但为其泊车提供方便,还为其充电提供场所以及补贴。

  据悉,摆渡车司机一般采取底薪+提成的收入方式。以后现代城摆渡车为例,四辆车每两个司机上对班,司机们上一天休一天。月薪1200元,每天从上午7点半工作到晚上7点半,12小时每个人至少要跑够25趟上下才能挣够一个月3000元、日均200元的上缴老板的“车份儿”。据悉,这里司机的招收条件是有B本。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不仅朝阳区,海淀区、东城区等也都开行了这种电瓶小巴车。

  无论是在东城区崇外街道国瑞城、新景家园两个居民小区,还是在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农展馆北路的社区,还是在从洋桥小区到万荣小商品市场环形摆渡线……举目望去,小区便民摆渡已成京城公交路上一道风景。仅以朝阳区双井街道为例,电瓶摆渡车已在覆盖三大社区的基础上,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线路覆盖面延伸到7个社区至更多。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区治理项目研究员,王海认为:虽然电瓶车具有环保低碳的优势,但就现实条件看,它不能代表社区交通工具发展的主流。王海认为目前的局面有两个解决方案:首先,如果继续让电瓶车上路,就要尽快从立法上给予身份“扶正”,尽快修订国家机动车产品目录,使电瓶车有“名分”;其次,适时在社区线路中引入中小车型。当然这除了个人之外更依靠政府的协调和投入。他坦言,政府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肯定是好事,也的确在考验着政府的管理智慧和能力。

  ■文/本报记者 张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