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奋斗,无红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在人口红利渐消,中国还需要创造哪些新的红利,以支持未来的发展?有人谈制度红利,有人谈创新红利,有人谈改革红利,贯穿其中的逻辑很一致,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自觉的努力,挖掘与释放出“新人口红利”。
笔者认为,单从社会心理和工作伦理的角度,中国经济“上半场”所获成就的根本动力,是“奋斗红利”,也就是亿万人想奋斗、甘心情愿奋斗、以奋斗为荣的力量,而这一红利应该在中国经济的“下半场”继续弘扬。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说:“只有劳动换来的面包,吃起来才是最香最甜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无数人正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财务命运,而且提升了人的本质力量,使自己变得视野更开阔、选择更自由、知识更丰富、脑子更聪明、体验更多元、专业更精深,从而更像是“万物之灵”的人。
碰到一些尚未毕业的大学生,不止一次听他们担忧,“我们一工作,就会被剥削”,“社会是马太效应,富的越富,强的越强,熬到何时才是头”,“外企有‘过劳死’,工厂有‘十三连跳’,是不是还是政府部门和国企更能体现‘以人为本’?”
不能回避这些问题,确应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把“工作时间越少越好、工作难度越低越好、工余闲暇越多越好”当成“以人为本”,则必然存在走向好逸恶劳、图易避难、平均主义的可能性,并产生一种“寄望政府干预”的依赖性,“事事依赖政府而为之”。
按笔者的理解,“以人为本”的真意,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之为人的本质能力。无论是科技发明还是市场建设,究其本意,都是为了人的延伸与发展。正如汽车是腿部的延长,电话是耳朵的延长,Facebook不过是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延长。倘若从“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出发,天下会有白吃的午餐——不要努力、不必奋斗、不需克服惰性、不去挑战压力,就能享受一切丰盛——天下有此种红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