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电影“迷途知返”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顶着吸血鬼影片的头衔,蒂姆·波顿的《黑影》其实充满了讽刺和自嘲
徐佳 李雪琳
在蒂姆·波顿塑造的电影角色中,无论哥特式的女幽灵还是面容苍白的男僵尸,都不如约翰尼·德普饰演的吸血鬼那样迷人。
蒂姆·波顿与约翰尼·德普第8次联袂的电影《黑影》上周五刚刚在北美公映。其中,德普扮演了一具古老的行尸——巴纳巴斯·柯林斯,他本是一个富裕家族的公子,因得罪了女巫被迫变成了吸血鬼,有了惨白的面孔和耸人的长爪。沉睡了200年之后,巴纳巴斯在1972年醒来,试图找回家族昔日的荣誉和他遗失的爱情。
表面上看,《黑影》似乎是一部票房的投机主义者。在《暮光之城》系列带动了吸血鬼题材的再次复苏后,一系列关于吸血鬼古老传说或前世今生的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且收效不错,仿佛只要和吸血鬼搭边,就能在市场上大卖特卖。
在欧洲,吸血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圣经》或巴尔干半岛的传说,根植于基督教文化的“复活”概念,并通过“口耳相传”和文学上的再创作,延展出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但在好莱坞,特别是近十年来,吸血鬼的形象开始“变质”——它几乎不再受道德的束缚,却被建立在“容颜俊俏”、“青春永驻”、“贵族血脉”等词汇之上,像个十足的“琼瑶人物”,寄托了凡人的梦想之身。有学者曾如此解析吸血鬼题材在新世纪的大行其道,“这不正反射出,在工业时代以及后工业时代,人们被琐碎的工作以及快节奏生活迅速磨耗,渴求那种中世纪的悠闲以及前现代的史诗性吗?”
但波顿是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顶着吸血鬼影片的头衔,他的《黑影》其实充满了讽刺和自嘲。德普饰演的巴纳巴斯穿越到了现代,面对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十分困惑和痛苦——拒绝美国人热捧的思乐冰、小汽车等。他有着自恃高傲的优越感,也充斥着困惑和自卑。他的天真、格格不入的礼节,加之神秘的超能力,让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外星来客。
与其他吸血鬼形象不同,巴纳巴斯必须用墨镜和雨伞来躲避太阳,(为了叙事和影像的需要,吸血鬼怕光的特质已经被好莱坞编剧们通过各种方式解除,比如戴上一枚神奇的戒指),这让他像极了晚年的迈克尔·杰克逊。影片既无《真爱如血》式的浪漫爱情,也无《范海辛》式的激烈打斗,有的只有巴纳巴斯的内心独白和真情流露。
而表现孤独正是吸血鬼电影在前“暮光”时代的主题。为其奠定基调的是安妮·赖斯的小说。1976年,35岁的作家安妮·赖斯开始撰写《吸血鬼编年史》,她的12部吸血鬼故事从《夜访吸血鬼》到《血颂》,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年到1995年,都在反复陈说孤独。那些不死之身,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生命的意义,因而觉悟出孤独的可怕。吸血鬼传说中的现代性,因此被挖掘出来,用以隐喻那些社会的格格不入者,如文艺青年、艺术家、巫师、精神病患者等。
波顿擅长的黑色风格正好契合了安妮·赖斯的基调。在好莱坞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喜欢波顿的电影的人都是一群孤独的人,因为他就是一个生性孤僻的人。《剪刀手爱德华》、《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波顿的主人公们无一不是那些怪异、孤僻,内心却渴望被爱的“丑角”们。通过对他们的塑造,反过来引导大众如何学习与人相处之道。
同样的命题延续至《黑影》。《黑影》改编自1966年至1971年间在ABC电视网播出的一部哥特风格的电视剧,故事多取材于欧美文学中的经典恐怖故事,从德古拉伯爵、科学怪人到狼人、变身怪医等人物先后登场,但其中最风靡一时的主角还要数乔纳森·弗里德饰演的吸血鬼巴纳巴斯。
也正是因此,该电影采用了一些经典电影中的典故来做点缀。片中的心理医生茱莉亚·霍夫曼,借鉴了《猎人之夜》中雪莉·温特斯的形象,而看门人卢米斯手中挥舞的斧头则是源自《闪灵》中的杰克·尼科尔森。这些点缀并没有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反而让《黑影》更像是一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吸血鬼电视节目。
“我想还原60年代的氛围。”波顿说。在60年代《黑影》播出之时,越南战争正愈演愈烈,真正真实的恐惧就充斥在生活中。而今,波顿令巴纳巴斯复活,并踏上家庭修睦之旅,展示出温情的力量。“希望借助该片,传递影片所诠释出的家庭、人生、奇妙事,总之所有充满爱的东西。”波顿如是说。
幸好,他让吸血鬼电影重回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