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优秀的人才“官僚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00:5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李仁平
各地公务员报考大军动辄就是十几万,毕业生有业不就宁愿苦等事业单位的offer……每到毕业季,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在身边。
对此,知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于个体而言,是理性的选择;于社会整体而言,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到国企是个体的理性选择
小高和小张是北京某高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的同班同学,目前参加工作已经两年多。当年毕业时,小高进入了行业内某民企,小张进入了国企。
初入职时,民企就职的小高起薪5500元,无年终奖,国企就职的小张刚参加工作时,实习期3个月,期间只有工资没有奖金,每月2500元,税后2000元,实习期过后,正式入职,每月基本工资3500元,加上奖金,月实际收入8000元。
毕业两年后,小高每月工资将近7000元,年终奖3万元,小张每月工资将近11000元,其中基本工资3500元,奖金7000多元。小张告诉记者,国企按资排辈,他属于新人,基本是单位里工资最低的。
小张的福利同样让小高非常羡慕。以春节为例,小张的国企发放过节费2000元、购物卡1000元,除此之外还有食品、日用品等等,而端午、元宵、中秋、国庆、五一,每逢节日基本过节费在3000元左右。
与小高和小张的收入直接挂钩的是他们所承担的项目级别的高低和数量多少。因为国企的垄断地位,可以优先得到大型的项目,而民企的项目明显少很多,且多为小型项目。
社会调查也一再昭示出现实:首选国企是毕业生们的共识。国内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社科院《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主要撰写方麦可思曾公布了一项大学生理想雇主的排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2010届应届毕业生中,最理想的雇主仍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比例为27%,而愿意去民营和个体企业的比例仅为14%。
"人们都是理性的,会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李义平表示,目前来看,面对国企福利、户口等一系列优惠,大学生最想到大中型国企、事业单位谋职是符合个体理性的选择。
李义平说,稳定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因为稳定就是有保障,选择国企事业单位是选择有保障,缺乏安全感,加上社会保障的不健全等等使得国有企业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但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是人才的极大浪费。"李义平说,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到生产第一线去,到经济实践中去,到企业去,而不是去当官。"如果大学生本来是学经济的、学技术的,不管适合不适合都挤着去当官,本来的才能就会大大打了折扣,没有发挥。"
民企人才竞争中无奈出局
台州一民企老板向记者诉苦,不久前有一个小伙在企业做得很不错,他给到年薪十三万,但湖南的国企来挖人才,一给就是二十多万,他没能力提供更高的福利,不得不把好的人才放走。
"能够正式到国企上班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够得到北京户口,这一点私企是无法可比的。"小翟去年7月份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就职于北京的国有企业从事航运业务。
"我现在的单位基本上属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竞争等各个方面都有优势,不必像私企那样费尽心思抢业务搞关系。"与小翟一起进入单位的还有博士研究生小宋,当时找工作的时候多家薪酬比较丰厚的私企都向他发出了邀请,但是他还是决定到国企上班。
"事实上,大学生最想到大中型国企谋职看中的不是环境,甚至不是专业对口,而是附着在国企身上的垄断福利和高收入。如果离开了垄断福利和高收入,国企不可能吸引如此多大学生的聚焦目光。"麦可思有关人士分析说,这在无形中加重全社会的行业歧视,使其他行业更加丧失人力资本。
"这是国企在与民争利,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使其具备了很多优势。"对此,李义平评论说,大国企是用国家的钱发高薪,发高福利,同时又借此优势与民企争人才。而毕业生们想去国企也不是一般的国企,是大的国企,一旦进到这一体系,与民营经济就不再是一个平等的地位。
"这对民营企业是极其不利的,民营企业发展除了有资金,还要有人才,而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在未来的竞争中。美国之所以能发展就是美国能吸引到方方面面的人才,企业要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国有企业目前的垄断竞争地位,使得民企没办法与其竞争优秀人才。"李义平看来,只有有必要的制度安排,利益吸引,民企才能在人才竞争中实现突围。
整个社会寻租努力最大化
李义平说,毕业生当下的这种职业选择是官本位的机制和氛围导致的,而且由于优厚的待遇,这一体系严重缺乏流动性,"只进不出",没有了退出机制,政府应该给其他行业充分的重视,同样可以吸引人才。但实行公务员考试没有错,这"比走后门,暗箱操作好",但考得应该越来越严。
"如果有广阔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当伟大的演员、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政客,都应该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但现在都挤着当政客,是官本位机制导致的,是对大学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李义平说,"官本位的推崇导致人才都集中到了上层建筑,极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李义平解释说,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如果哪个行业的资本不能获得平均利润,投资者就会减少或者不在这个行业投资,而转向其他行业,由此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和平衡。而目前中国的公职人员享受了太好的待遇、社会声望、权利等等,这是其他行业职业难以比拟的,就不会有退出。
"都往事业单位挤,除了腐败之外,还会暗藏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官本位的上升途径太窄,一旦生不上去,就造成一大批失意的官员。目前中国各个单位的副职都特别多,原因就是需要安置的公职人员太多,这也直接导致了办事效率低下,寻租基数增大。"
李义平看来,市场经济下应该是小政府,大社会,市场经济,就是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应该是改革官本位,否则最优秀的人才都去官僚体系了,就没有人会去搞经济,社会的效率就特别落后。"
社会学家周孝正用"分利联盟"解释这一现象:大学生最想到大中型国企谋职的背后表明,众多人才愿意进入寻租性领域而非生产性领域,只想把精力放在从社会已有的生产成果中分得更多的份额,进行分配性努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利益。后果是整个社会不是生产性努力最大化,而是寻租性努力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