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治理教辅乱象应对症下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01:2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汉辞

  250亿元相当于中国一些企业的每年一半的利润,怎么就成今天这样一个局面?

  这是在教辅市场荏苒了青春岁月的一位中年男人的伤感,肖忠远忧思,也许自己还能够继续活下去,但从长远看,在这个行业里不可能只有那么一两家企业去分食,这不正常。

  对于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继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之后,我国有关部门再次发文治理中小学教辅““过多”“过滥”“过贵” 乱象。

  “不可否认,教辅图书市场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几年关于各地的教辅材料多、贵、滥的反映很多,有的地方人员甚至因为获取中间的灰色利益收入,触犯了法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本报记者。

  据统计,目前教辅材料平均印张单价在1.5元以上,是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的教科书价格的几倍,在高定价教辅材料中,包含了大量向中间环节给予的折扣回扣费用,最终所有费用均由学生承担。

  多、滥是教辅图书市场的问题所在,如果从根本上要解决问题则是“对症下药”,而要降价,市场的力量更重要。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政府部门治理教辅乱象的基本逻辑是,对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推荐,获得推荐的教辅进入教辅目录,校方可按目录对学生进行推荐,学生根据学校的推荐自愿购买,按照这一逻辑,获得评议推荐的教辅,将按照政府指导价定价,由此也就可以降低学生的负担。

  “这一逻辑是很完美的,可是,实现这一逻辑,是需要各环节完全从学生利益出发,高度自觉、遵纪守法的,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完全变样。”熊丙奇表示。

  比如,学生根据学校的推荐自愿购买,是否会变成了自愿名义下的强制购买,这就可能让此前的评议推荐为强制购买创造了条件。事实上,近年来政府部门反复发文要求学校不能“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可还是有不少学校、个人违规。

  而这正是治理教辅乱象的最难之处。

  “如果能管住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教辅的问题其实就解决了大半。”熊丙奇认为。

  因为如果完全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学生(及家长)就有可能根据价格和自身的需求,根本不购买教辅。而假如强制或变相强制问题不解决,单本教辅书的价格降低了,但有关利益方,是可以通过向学生多推荐几本教辅来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的,诸如以前推荐3本(实质是变相强制买3本),每本20元,现在每本定价12元,则向同学推荐5本,其结果是,经济负担没减轻,学业负担反而加重。而且,对于这种情况,很多家长可能会理解和配合:花同样的钱,现在给孩子买了更多的教辅材料,可以让孩子多学一些。

  储朝晖认为,单靠行政的办法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可以考虑“专业+市场”结合起来的力量会更好,行政力量更多在于监督。

  至于消费者是否理性,给一些劣质教辅创造了生存空间。熊丙奇认为,这从根本上说,教辅材料满天飞,主要缘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这一体系要求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所以,在不少家长看来,是多多益善,“宁滥无缺”。

  储朝晖表示,对于教辅的内容等,这一定是需要专业人士参与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关人士认为,治理教辅问题,必须针对根源,不然,通知一道又一道,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会日益沉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