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答记者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05:53 来源: 经济日报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周英峰) 2010年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日前发布。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这次开展全国人才资源统计的基本情况。
人才资源统计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全面掌握、科学评估人才资源开发状况,对于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才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我国的人才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随着人才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包括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在内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显得愈加重要而紧迫。为此,在编制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期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即着手建立人才资源统计制度,设计了国家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并于2008年开展了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和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统计工作,为编制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今后开展人才资源统计奠定了基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根据其“建立健全人才资源统计和定期发布制度”的要求,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口径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这项工作于2011年2月正式启动,先后经过动员部署、专门培训、统计报送、集中审核和数据汇总等环节,历时近一年完成。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成立了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的组织指导。整个统计工作涉及31个省区市、21个中央国家部门和有关单位,1万余人直接参与。这次统计的数据,是实施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的基期数据,今后人才资源统计都将以这次统计的数据为基础并与之相参照。
问:人才资源统计的标准和范围是如何界定的?统计的方法有哪些?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是人才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对人才的定性描述。但要开展统计工作,需要明确具体的统计标准和范围。过去对人才的统计,基本上是按照学历和职称来进行的。对此,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认为,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应将“人才资源”确定为基本统计对象,主要依据岗位、职称或技能等级标准,来划定人才资源统计范围。
作为一个统计指标,“人才资源总量”的具体统计范围和口径是:党政人才,主要包括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和试用期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主要包括境内各类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包括在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及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包含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及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在工勤技能岗位工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人员;农村实用人才,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作出贡献、起到示范或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以上范围的人员总数就构成了“人才资源总量”。
这次全国人才资源统计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一是对党政人才、公有制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全面统计调查方式进行。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重点领域人才,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进行。三是对一些计算类指标,如人才贡献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人才资源综合实力指数等指标,采取专门计算方式进行。
问:请简要介绍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何谓全口径全国人才资源统计?
这次统计采用的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的新的指标体系,由国家人才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和国家人才发展监测与评价四大类指标构成,共有1200多项,涉及数据2.8万余项。
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是反映人才发展整体水平和主要目标的综合性指标,包括人才资源总量、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人才贡献率等6项。人才队伍建设指标是反映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的专项指标,包括人才资源规模、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若干指标。重点领域人才资源指标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资源状况的专项指标,包括人才资源总量、素质、结构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状况等方面的若干指标。国家人才发展监测与评价主要指标是衡量人才发展整体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除国家人才发展主要指标、人才队伍建设指标和重点领域人才资源指标外,还包括人才资源综合评价、规模与素质、投入与效能以及状况等方面的若干指标。
考虑到人才资源统计涉及范围广、指标多,为了准确掌握情况但又不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研究确定将统计工作分为年度统计和全口径统计两种形式。其中,年度统计每年进行一次,只对党政人才、公有制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统计。全口径统计每五年进行两次,是对国家人才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和国家人才发展监测与评价四大类指标全部进行统计。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设立人才贡献率指标的意义及这一指标的测算方法。
首先,我介绍一下人才资本的概念。人才资本是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吸收了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保罗·罗默等学者关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融合中国特有的人才概念建立起来的。
“人才贡献率”实际上是人才资本贡献率,是指人才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人才资本作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投入要素,通过其自身形成的递增收益和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份额。国家人才发展规划把人才贡献率作为衡量人才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是我国人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该指标运用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人力资本理论及经济数学模型进行运算,反映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是直接衡量人才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运用这个指标,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和开发效能,对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人才贡献率指标不能通过简单的数据统计得到,而是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测算。具体来说,首先采用受教育年限法来测度人力资本的存量。其次,将人力资本分解为基础人力资本和专业化人力资本两个部分,运用人力资本分类模型测算出人才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关于这一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
问:从统计结果看,近年来我国人才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统计结果显示,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达到1.2亿人,比2008年增加78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297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高技能人才资源286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1048.6万人。
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33.6人年,比2008年增长8.8人年,增长速度较快;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5.6%,比2008年增长1.2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12.5%,比2008年增长3.3个百分点。
人才投入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指全社会教育、卫生和研发支出之和占GDP的比例)达到12.0%,比2008年增长1.3个百分点。
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人力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2.6%,其中人才贡献率达到26.6%(据2008年不完全统计,1978—2008年的平均值为18.9%),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
这次统计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状况。可以看出,近年来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更加有力,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到一个整体推进、优先发展的新阶段。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近年来人才工作满意度不断提高,连续两年在10项可比较具体工作中增幅最高。可以说,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中央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加重视、力度更大的五年,是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推进、加力创新的五年,是人才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影响广泛的五年,是人才发展服务科学发展更加紧密、成效显著的五年。以人才发展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的重大方略和重要经验,人才工作成为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