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资投行中意A股业务 参股合资券商步伐提速_tech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08:0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刚结束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外国投资者对合资券商的持股比例从33%提升49%”,“允许合格券商申请扩大业务范围”所释放出的信息令业内遐想无限。多家合资证券公司的老总就在中美战略对话成果宣布后不久,纷纷接到外资股东要求增资提高持股比例的请求。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参股合资券商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近几年或再迎合资券商设立高峰。

  全牌照憧憬

  5月4日落下帷幕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共识中,关于“中方将通过修改相关规定,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合资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中持有不超过49%的股份”,“允许合资证券公司在持续经营满两年以上且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申请扩大业务范围”所传达出来的信息令业界颇为振奋,预计外资参股合资券商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回顾历史,2002年6月,证监会颁布并于当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和《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规定了境外股东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的股权比例不超过1/3。2008年,证监会对上述规则作出修改,放宽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限制,但是合资券商中外资持股比例仍保持1/3不变。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外资参股券商比例规定不超过33%,此次持股比例的大幅提高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外资投资热情。据悉,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在5月8日总结前日下午券商创新大会“对外开放”议题分组讨论的时候提到,多家合资证券公司的老总就在SED成果宣布后不久,纷纷接到合资方要求增资提高持股比例的请求。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持股比例”,合资券商们更为关注的是业务牌照的放开,单一牌照问题一直被看做是合资券商的发展瓶颈。创新大会上不少合资券商负责人表示,目前只有承销或承销、保荐牌照的情况对合资券商十分不利,无法对接母公司的销售和研究平台。目前,拥有全牌照只集中在中金公司、瑞银证券等少数合资券商手中。

  瑞银证券作为第一家外资参股并由股东会授权外方进行管理的全牌照券商,成立4年之后,瑞银证券开始“放下身段”,携全牌照优势向各个业务领域拓展,于2010年发起“瑞银财富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而不局限于其外资股东方服务于高端私人客户的传统。不过,瑞银证券去年的资管业务管理费只占总营业收入的0.99%。

  中金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合资券商,拥有除自营以外的所有牌照,然而自1995年成立之后,其盈利模式一直以投行业务为中心,对于经纪业务投入并不大。这并不难理解,美国市场的经纪业务80%都是机构,而中国市场的80%都是散户,服务的对象不同,经营模式也就不同。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合资券商来说,需要重新认识零售经纪业务的地位,虽然这类业务必然会与本地券商进行惨烈的竞争,但因为基数大,最后还是赚得多。市场不同,战略侧重应有不同。

  绕不开的股权纷争

  近期有媒体报道,鉴於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增长,英国银行巴克莱现正在内地物色合作伙伴,寻求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仿效高盛和瑞银早前的做法。据悉,有十多家中国证券公司属巴克莱考虑合作之列,其中包括重庆的西南证券。目前为止,巴克莱的主要竞争对手如高盛、花旗、瑞银等都已在内地设有投资银行业务。而早在2009年,野村证券就表示希望寻求一家中国合作伙伴,助其在表现强劲的中国股票市场上开展证券承销业务。

  不仅是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利好共识使得外资投行看好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市场的股票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走势很值得期待。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表示,今年6月份之前有望推出高收益债券试点,发行人或暂为无法上市的创新型高科技小微企业。海通证券认为,市场回暖、成交活跃伴随券商行业政策暖风不断,券商行业进入良性循环过程中,已有的融资融券、直接投资可支撑龙头券商短期20-30%的增速,而后续的并购基金、高收益债等又将为中长期成长提供支撑。国内证券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在空间是吸引外资投行纷纷进入的根本原因。

  对于众多的潜在外方股东来说,心仪已久的A股承销合资券商本质是一场资本联姻,挂牌成立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双方在未来的共同经营过程中的磨合才是关键。找到了好的相处之道,才可以将中外方股东优势最大化,反之,由于“感情失和”拖累业绩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1年,随着金融市场萧条及行业竞争加剧,合资券商的业绩惨淡收场。然而即使在市场好的情况下,不少有着华尔街背景合资券商的业绩也不能与国内券商抗衡。业务单一、IPO项目不足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合资券商内部的控制权相争、经营理念分歧也是造成合资券商近年来止步不前的绊脚石。

  中国建银与大摩1995年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券商——中金公司,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在最初入股的5年的蜜月期过后,由于经营理念产生巨大分析,大摩随后逐渐淡出中金经营,直至2010年,大摩选择正式退出中金公司并联姻华鑫证券。中金与大摩一起走过了15年,由于股东双方在目标期望、公司治理、企业文化等方面难以达成共识,而大摩仅能充当财务投资者的角色,最终大致大摩与中金“分手”。

  在合资券商中,海际大和业绩多年来一直垫底,统计显示,在2005-2011的7年中,海际大和有6年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海际大和的中资股东上海证券投行基础薄弱,日方股东也不算强大,海际大和成立后又只能从事股权分置改革保荐业务。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方面,双方对管理层控制权的争夺和管理理念的分歧,是公司业绩“雪上加霜”的主要原因,以至于在2007年全券商行业最赚钱的时候,海际大和却亏损2338.06万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