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市调控的四个猜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11:53 来源: 现代快报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楼市调控的消息似乎让人无所适从!一些地方悄悄出台救市政策,比如推出税收优惠、放松限购等等,但因为尺度太大旋即被上面叫停;一些地方打擦边球,比如重新定义高档房标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等,因手段隐蔽已被更多城市所借鉴;还有一些地方旧政新推,比如买成品房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等,貌似不违规但其中的潜台词丰富。昨天来自上海的消息则称,上海调控政策加码,单身人士禁买第二套房。
种种由地方政府主导推出的政策微调,反映出的是各地普遍面临的财政收入窘境。虽然决策层一再强调楼市调控短期内不会放松,但这一充满变数的多方博弈仍难免让人疑虑:已僵持两年多的楼市调控政策到底该向何处去?
笔者认为,楼市调控政策走向有四种,但不同的方式将导致不同的结果,有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第一种方式是调控立即退出,政策紧急调头。
工业增加值大幅下降、进出口数据大大低于市场预期、FDI连续6个月下滑、工业用电量增速创新低……这两天公布的一系列4月份经济数据再次拉响了经济下行的警报。在这种形势下,市场对这调控政策退出应该说有一定的预期。不久前也有财经评论人士呼吁,为了应对经济危局,政府应该重启楼市和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因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一时难振、出口明显萎靡,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加大投资力度来带动经济增长。这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较大,另一方面因为整个房地产的产业链条很长,一旦重新刺激楼市,短期内拉动经济的效果必然非常明显。但这又是一条万劫不复的不归路!应该承认,2008年,包括楼市调控紧急调头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使得中国率先走出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但经济强劲复苏的后遗症同样成本惊人:楼市等资产泡沫迅速被吹大、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明显、物价飞涨居高不下、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结论:在缺乏新一轮刺激政策实施的空间而且通胀魔影并未走远的当下,选择这一方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二种方式是调控继续加码,迅速挤出泡沫。
放任房价飙涨危害不小,房价大跌同样风险巨大。因为楼市一旦硬着陆,将意味着巨量的银行坏账、大量住房的赎回、大量家庭和企业的破产,这将是中国经济无法承受之重。在这一点上,日本和美国可谓有着前车之鉴。一些所谓的专家动辄预测房价将大跌八成,要么是不懂装懂,要么是别有用心。
结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继续出台更严厉调控措施的可能性很小。更何况,对更严厉措施的设计本身就需要很大的想象力。
第三种方式是长期坚持调控,用时间换降价空间。
盘点这些年来的种种调控手段,在买房门槛上做文章的“限购令”应该是到目前为止威力最大、效果最好的武器。尽管各界对这一行政手段的争议颇大,可在楼市高烧难退之际,其作为应急措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认识到,“限购令”只能收一时之功而不能作为长久政策,否则付出的将是经济现有问题恶化和整个房地产行业萎缩的代价,调控是为了促使这个行业健康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结论:目前的僵持局面维持的时间越长,对楼市未来供给的影响越大,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决策层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四种是“限购”择机退出,以深化改革和市场化调控作为房地产业长治久安的保证。
纵观围绕房价飙涨和投机泛滥的种种争议,大家都习惯于将开发商和投机客妖魔化,而鲜有人意识到,出现这两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非是资本的贪婪,而是我们的经济体系生了病。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这一问题:一是把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是否在饮鸩止渴?二是土地财政依赖是否在寅吃卯粮?三是投资渠道狭窄是否恶炒风盛行之源?
结论:这无疑是最理性的选择,也和相关部委的口径一致,但现有的调控手段何时退出,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改革的决心和智慧。财经评论员 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