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世界500强企业冀中能源“聚和”文化探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6 12: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世界500强企业冀中能源“聚和”文化探析

  近年来,冀中能源从小到大,从400亿元到2000亿元,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从重组起家到走出去发展,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化布局,走出了一条渐进式重组、多元化布局、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国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典范。冀中能源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一次次将其归结到“聚和文化的聚变倍增效应”上:“聚和文化是冀中能源在兼并重组中所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集团文化。这些年,聚和文化始终把握企业科学发展的主线,充分发挥了“粘合剂”和“催化剂”两个作用,突显了创新和人本两大特色。在实践中我们最大的感触是:企业发展文化为根。”

  聚和文化的“粘合剂”作用

  在跨越发展中,冀中能源地域纵贯河北,横跨晋冀,外延内蒙古,西拓新疆,产业涉及煤炭、医药、航空等多个板块,然而,企业形散神聚,不管是谁,不管哪个单位,即使远在千里,只要一个号令,都是齐声响应,万众一心。这一现象就是聚和文化“粘合剂”作用的生动体现。

  聚和文化的“粘合剂”作用,在冀中能源重组时期表现的最为深刻。这是因为在企业发展中,冀中能源坚持像抓安全生产那样,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建设。在建设中,他们注重实际,注重继承,自觉把各子公司的优秀文化作为集团文化的丰厚积淀和源泉。如冀中能源联合组建之前的邢矿、邯矿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后来联合重组的井陉矿务局、峰峰集团更是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9年6月重组的华北制药也有50多年的历史,这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煤炭行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品格,与华药集团至真、至美、至善的精神相融合,可谓是相得益彰。而后来成立的河北航空,虽然是个年轻的单位,但因为行业的特点而天生具有鲜明的精益、精细的文化特质,更是为冀中能源文化锦上添花。这些“子”文化的精华在聚和文化这一“母”文化中得以发扬,而“母”文化又在把各“子”文化融合完善后以“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指引着各子文化的发展和深化。

  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也说不清的东西,但它如影随形地存在于人们的言谈举止间。这样就使得各子公司融入冀中能源后并没有陌生感,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多年来遵守并形成习惯的文化,在大集团的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其独特的神韵。如峰峰集团的峰峰文化突出的是一个“强”,冀中股份“超越文化”和邯矿集团“搏进文化”突出的是一个“搏”,张矿集团的“张垣文化”突出的是一个“聚”,井矿集团的“和兴文化”突出的是一个“和”等等。特别是大集团成立后给子公司带来的知名度更大、信誉度更高、抗风险力更强等“好处”,使各子公司在加入后又多了一层“平台更高、眼界更宽”的欣喜,再加上“奉献优质产品、创造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和“干好本职就是人才”的人才理念等以“温暖”为特色的人本关怀,较大程度上消除了他们心理上的疑虑和担忧,也使得各子公司,哪怕是刚刚加入的子公司,从心底深处感受到的不是“客”,而是“主”,不是勉强的接受,而是自然的融入。

  “聚”的深刻含义,不仅仅是形式上“合而为一”,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他们从形到神“聚”在一起。于是,结合广大职工的愿望,冀中能源提炼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企业愿景,使得各子公司的奔跑向着一个方向主动自觉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要实现目标,绝不能各吹各的号,必须要统一号令,必须要统一步调。

  思想决定着行动。文化的融合而带来的思想统一,使得大集团的意图、决策、方略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管理、销售、供应统一起来的“三集中”模式,使各子公司从形到神自成一体,虽然远隔千里,但脚步是整齐的,声音是统一的,奋斗目标是相同的,何时走出去,都是一个紧密团结的集团公司。而“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企业精神和“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企业作风在共同目标实现中也被员工们一致认可并成为共同的行动准则,激励着员工围绕着“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于是,就出现了经济效益差、甚至几近倒闭的企业聚在一起,用星星之光点燃冀中能源“燎原”发展之势的可喜现象,“破+破=新”、“弱+弱=强”、“1+1>2”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式也把聚和文化“粘合剂”作用展示得淋漓尽致。

  2011年,冀中能源顺利完成“一体两翼、多元发展”战略目标后,又把目光放在了世界的高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站在世界的舞台才能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走向世界,一个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入世界强企俱乐部——世界500强。于是,“挺进世界500强”目标应运而生。但是,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他们又深深地明白,这一目标,不是哪个子公司可以通过单打独斗能实现的,必须还要靠大集团的力量。这时,聚和文化的“粘合剂”作用又一次加强:目标提出后,冀中能源13万职工再次高举重组之路上“万众一心”的胜利法宝,各个单位、各个战线、各个岗位、各个员工,都朝着一个方向、奔着一个目标去想事、谋事、做事,“聚”众人之心,“集”万千之力,终于使企业在当年进入了世界500强。

  聚和文化的“催化剂”作用

  

  冀中能源的发展、成长和壮大,充分证明了文化那种内在的持久不息的巨大作用。这种作用最突出表现就由“核”逐渐扩展为一个“场”,由一片“云雾”逐渐生成一种“气候”的时候,每一个加入者都会跟随着它,不自觉地发生变化。不管什么样单位,哪怕是濒临破产的单位,一旦加入冀中能源,都会奇迹般地焕发生机;不管什么样的人,哪怕是原来保守、消极的人,一旦成为其中一员,工作积极性也会如岩浆般爆发;不管是什么样的事,哪怕是非常难的事,一旦被冀中能源锁定,便逢山有路遇水有桥,纷纷开花结果……面对如此奇特的效应,有人说是“聚变”,有人说是“裂变”,不管怎么表述,透过冀中能源这种“化学反应”般的现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聚和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激励、催化”的魅力。

  金能集团成立之时,煤炭产量不足1500万吨,然而,邢矿集团和邯矿集团的创业激情却在“不断创造历史”中迸发,各单位、厂矿、班组、车间,人人自我加压,当年一举实现了产量1700万吨的突破;而后,他们又提出了“煤炭产量超2000万吨、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双超”目标,这一目标年底就在职工们的斗志昂扬中顺利实现;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又与峰峰联合组建冀中能源,跨入煤炭行业前100强;就在外界传言“冀中能源已稳坐河北煤炭老大的交椅,该停下来”时,他们又提出了“双五八一”目标,其中的“双五”,就是“2010年实现产量5000万吨,销售收入500亿元”,这等于在不增加矿井的情况下,增加两个大型矿务局。这时的冀中能源,已经把“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刻到了每个干部职工的心上,已把“雷厉风行、执行到位”工作作风和“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企业精神化为了干部职工争创赶超的具体行动。

  2009年6月,冀中能源重组华药集团,在社会上引起了“挖煤的怎能做好制药”的质疑。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华药人至今记忆犹新:“社平董事长过来时,未带一兵一卒,但后来企业的巨变让我们明白,他带了比千军万马更厉害的东西——冀中能源的文化”。的确,重组之后,冀中能源的企业文化如及时春雨般倾泄而下,华药也如久旱的大地,贪婪地吸收着这振奋精神的甘霖,“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企业精神,“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企业作风在“五条禁令”、“扭亏增盈攻坚战”、新园区建设等各项举措的推行中被华药人所接受,华药人起初的怀疑和忧虑很快就被惊愕、兴奋、拥护、发奋而代替,并在一天一个变化中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开会,必须正装、正点、正坐,分配的任务,必须要马上执行,向上级汇报,只讲成果,不讲困难。这是冀中人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对华药来说,太需要了!”于是,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压已久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井喷样爆发,沉闷的空气骤然间舒朗,厂区内处处激荡着火一样的热情,重组的当年,华药就盈利8000万元,一举摆脱了多年的亏损状态。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对冀中能源来说,聚和文化就是企业永葆青春和生机的血脉,而“不断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助推着他们不断地拼搏超越,以永不满足之势越跨前行。这一切,就造就了冀中能源的发展史呈现波浪形,即到达一个目标的顶峰后,他们永远不会选择在顶峰观景,而是制定下一个目标,从零点起步,在“不断创造历史”中刷新一个个纪录。

  可以说,在企业发展中,冀中能源聚和文化的九大理念“润物细无声”般地影响着职工思想,塑造着职工的行为,指引着企业的发展,这就使得冀中能源无论是在挺进世界500强进程中,还是在挺进后向“更高质量的世界500强”迈步,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是以一种挑战极限的状态在努力:领导们自觉取消了节假日,与工人们一起吃住在一线,工人们主动加班加点,争相为企业献计献策。可以说,每一次冲锋,每一场战役,冀中能源13万人无一袖手旁观,都是积极参与,全部嗷嗷叫着往前冲,在“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精神中不断创造着历史,都在“雷厉风行、执行到位”优良作风中绘就着历史新篇。

  聚和文化的人本特征

  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聚和文化,“情”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说“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的特征更为突显。这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冀中能源决策层能够站在战略高度来理解企业文化,牢牢把握好了两个关键要素:一个是资本,一个是人。在企业发展中,冀中能源不断地把社会人转化为企业人,把知识分子转化为能撑大局的多面手,把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同时,它还尽心竭力使新加入冀中能源的职工分享到企业成长、联合重组所带来的好处,让他们与企业拥有同样的梦想,以强烈的责任感与忠诚来加以回报,实现企业与人生的价值最大化。

  “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从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使安全文化超越了生产物质层面,直指人的灵魂深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任何时候都要放在第一位。冀中能源年年加大在安全上的投入和建设,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即使职工小有违章,也不至于危及到生命和身体健康。”王社平董事长在安全巡检时说的话,平静中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有什么样的领导和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也在企业温暖的关怀中渗透于职工脑海,体现于职工的行动中。“工作之前,先想安全;工作之时,牢记安全;工作之后,总结安全”已成为职工们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习惯,不管任务有多重,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谁都可以拒绝生产,任何理由,都必须要给安全让路,给生命让路。这也是冀中能源百万吨工亡率逐年降低、居全国先进水平,巨型航母平稳前行的动力之源。

  2010年,在中宣部组织的第六届全国企业文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冀中能源人为什么能持久保持着高涨的工作创新热情”进行研讨,“干好本职就是人才”的企业人才理念,被一致认为是其主要动力源泉。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冀中能源出台了“三要三不要”人才标准,即要提拔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要提拔长期在困难单位工作的人,要提拔长期在一线岗位作出贡献的人,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做贡献的人吃亏,不让有能力的人吃亏,这使冀中能源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脱颖而出,更使职工们“以企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空前高涨。2010年12月,冀中能源本部邢台市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整个城市交通几乎处于瘫痪。有的职工为了不耽误生产,从四点起床,一步一个雪窝步行近四个小时到达岗位,鞋脏了,没人在意,手冻僵了,放到嘴边哈哈热气依然前进。就在那一天,冀中能源每个职工,甚至是各矿厂的一线最普通的职工,都按时到达岗位,正常开始一天的工作。其爱之深,其情之纯,都将归于聚和文化的以人为本。

  冀中能源的企业使命是“奉献优质产品、创造幸福生活”,这两句话把责任和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指一个企业要发展,首先要完成“奉献优质产品”的使命,更是时刻提醒着员工要获取幸福生活,必须首先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在某种程度上,它使企业在为员工谋福利的过程,员工不再单纯是一个接受方,更是一个参与方,因为这幸福生活,是他们与企业一起同甘共苦得来的,他们会更珍惜,进而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产中,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思想上自觉地把个体与企业看作是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的大型国企,冀中能源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企业发展、造福员工”的发展理念,按照“能立即办就立即办、能往前办就往前办”的原则,努力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职工及家属切实感受到大集团组建带来的好处,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幸福。

  从2008年起,冀中能源职工收入就每年以20%的速度在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大大提升。同时,企业还每年支出2000多万元,为井下职工提供免费营养餐,让职工吃得营养,吃得舒心;一次性投入6000余万元,对职工宿舍进行了统一装修改造,配备了电视、沙发、24小时电热开水器,并为每个宿舍安装了空调;在各生活区加大绿化面积、铺设街道彩砖、修建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开辟健身乐园,使生活区四季常青,生机盎然。2011年9月,冀中能源又正式将职工的幸福指数定为企业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现了企业为职工创造更加幸福生活的决心。

  聚和文化的创新特征

  近年来,冀中能源一直是各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不单是因为它在经济发展上的突飞猛进,更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不走传统发展之路,煤炭企业联合重组也好,重组华北制药、组建河北航空也罢,它的每一步跨越,都是一种开放性、极具挑战性创新思维的体现。2011年1月6日,冀中能源销售收入实现1325亿元的历史突破时,董事长王社平在庆功会上又提出了“挺进世界500强”的目标。一言甫出,满座无声,随之,整个大厅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惊,是因为纵观国内外,成立不到三年时间就敢问鼎世界500强的企业有几个?掌声,是因为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关头,冀中能源的领导层都能力挽狂澜,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做出一个似乎超越传统思维、却被事实一次次证明是符合冀中能源科学发展的决策。果然,当年7月,冀中能源就高歌挺进了世界500强。紧接着,王社平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科技创新、管理先进、诚信经营、幸福和谐、高产高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00强”的“九强”标准,以一种全面创新的理性思维为国企走向世界舞台提出了新的路径,也使得冀中能源一鼓作气,2011年年底实现了“资产总额过千亿,销售收入双千亿”的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冀中能源的思维创新,始终坚持谋势而为,顺势而动。2012年中央经济会议召开后,冀中能源在第二天就召开了班子会,把“稳中求进”的精神传达到各单位,实现了向“提质增效”的完美转型。

  一个企业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往往就是领头人的风格、精神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企业家个人品质和行为的综合反映。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家文化,其核心理念是企业家思想的浓缩。这些“骨子里”的东西,不可避免地打上其领军人物的一些个人色彩。所以,在冀中能源,以王社平为首的核心领导层的思想创新,也使得聚和文化具有了明显的创新特征,更何况以“不断创造历史”为核心价值观的聚和文化,本身就是创新的硕果。因此,对冀中能源聚和文化的创新性,外界就有了“冀中能源集团的企业文化,有着其领军人物性格气质的鲜明印记,是‘不断创造历史’的强者之魂”一说。

  聚和文化的创新性,还集中体现在“敢为人先、奋发图强”上。它不仅指出思想上、观念上要敢为人先,更是指作为上要奋发图强。秉承这个企业精神,从成立时起,冀中能源就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以科技创新为例,平均每年都投入近二十亿元来进行科技研发和科技人员培养,组建了由18个专业方向300多人组成的内部专家库和由12个专业方向40多人组成的外部专家库,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机制,目前已形成了“两站、两院、五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北煤炭研究院,河北化工研究院,冀中能源集团技术中心,河北省充填采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药新药研发中心、国家技术研发中心)的科研格局,先后推出了充填开采、地热利用、保水开采、薄煤开采等一系列成熟的国内国际领先技术工艺,完成科技项目700多项,其中有19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企业文化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够营造一种氛围,以氛围的感染力来把某种观念渗入到团队成员的思想中。正是聚和文化的这种创新特征,使冀中能源职工,哪怕是最一线的普通职工,也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才智,在“敢为人先、奋发图强”中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创新实践。2011年,由职工创新之星田权名字命名的“田权创新工作室”成立后,通过各项技能创新,为企业创下了1323万元的效益,而这种职工们自发组织的创新型“民间组织”,冀中能源仅2011年一年就有12家相继成立,“天天有创新,月月有进步,年年有突破”已成为广大职工践行“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的企业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更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团结向上、有战斗力、充满智慧的集体。这,也是冀中能源集团迅猛发展、胜出其它企业的根本原因。 (刘书红 王海)

  (责任编辑:张静)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