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规范收费之机加强中间业务整体规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08:17 来源: 金融时报近年来,商业银行不合理收费问题一直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而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不断走高更加剧了人们的不满,有人甚至直接将二者画上等号。那么,银行中间业务与乱收费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商业银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如何既能保持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提高,又有效制约收费乱象的发生?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
“银行通过不合理收费实现高利润的看法站不住脚”
对于最近一段时间银行“高利润”与“乱收费”受到的诟病,特别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所引发的争议,曾刚认为,不合理收费确与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有一定关系。
最近几年,随着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其他政策趋紧,加之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出于拓展业务收入来源、提高盈利的考虑,普遍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作为一种战略调整,并普遍加大了对基层员工和分支机构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的考核力度。“在较强的激励下,加之银行和监管者都缺乏相关领域的经验,以致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乱收费现象。”曾刚表示。
他认为,尽管在过去几年中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仍然不高。如果从银行业整体来看,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收入的比重尚不到20%,而且这其中有一定的虚增成分(如贷款手续费收入事实上是利息收入转化而来)。此外,绝大多数中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要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多在10%甚至5%以下。
就目前来看,银行高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利差收入。而在中间业务的构成中,结算、清算业务占比约为24%,投资银行收入占比23%,理财及私人银行收入占比约18%,银行卡业务则在15%左右。“考虑到目前银监会清理的不合理收费只占中间业务收入很小的部分,银行通过不合理收费实现高利润的看法恐怕是站不住脚的。”曾刚说。
规范收费与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并不矛盾
日前,银监会对银行收费进行专项治理,同时,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也将出台。“从长期来看,监管部门对银行收费的治理和规范对银行和客户都会有好处。”曾刚说。
他告诉记者,从银行的角度看,目前存在争议较多的几项服务收费在中间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低。收费治理给银行短期利润产生的不利影响应该非常微弱,长期来看,则可以促使银行中间业务的规范发展,并由此建立更为稳固的客户关系,这对银行综合收益的提升大有助益。从广大客户的角度看,收费程序的规范化和收费价格的合理化,则能够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我们看来,对银行收费的治理与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之间并不矛盾。”曾刚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治理乱收费,并不是要取消商业银行收费,更不是要限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而是在于制定合理的收费程序,并引导银行建立起更科学的定价机制,凡此种种,在根本上有利于银行收费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会为银行中间业务的长期发展以及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过,他表示,这也给相关的治理政策和法规制定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即“如何在清理不合理收费现象的同时,确保不影响绝大多数合理收费业务的健康发展”。
银行应加强中间业务发展整体规划
通过此次专项治理,银行在规范收费、提升服务的同时,也有必要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反思。
“实际上,现有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银行缺乏系统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曾刚认为,一方面,一些银行没有根据中间业务类型的不同以及中间业务贡献度的不同,制定出差异化的发展策略,由此导致了各种收费项目齐头并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对于中间业务收费的流程、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他表示,“商业银行应借此次收费治理的机遇,逐步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在满足各项监管要求的同时,兼顾自身利润增长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这样一种发展思路,应该更符合银行的长期利益。”
对于监管部门规范银行收费,曾刚认为应注意几方面问题:首先,收费治理的目标应该是通过收费程序的规范化、收费定价的合理化来优化、改善银行中间业务市场,不仅要合理化收费,也要为银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型留下空间,而不是单纯地限制收费。
其次,为提高可执行性和可监管性,应将服务价格管理实施的范围压缩在公众影响较大的领域,以普通个人客户所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为主。涉及高端个人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和企业客户的绝大多数业务(基本金融服务之外的业务),可在提高透明度要求的情况下,交由银行与客户自行议定。
再次,应适度提高银行服务收费的透明度,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事后处罚力度,将风险控制的前端转移给银行的风险合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