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反串发言中的金融改革信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证监会组织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反串”发言,是近两天里财经界关注的重点。两位财经高官的发言,透露出许多信息,更表达出金融领域将继续改革的决心。

  周小川力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强调要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货币、金融环境。他还重点阐述了资本市场应加快改革步伐,并从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以及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方面进行论述;郭树清则结合资本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理应十分审慎,以及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等议题,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毋庸置疑,两位财经高官都经历过多个重要财经管理岗位的历练,也都对对方的业务领域比较熟悉,因此,所谓的“反串”发言,丝毫不见生疏。这样的“反串”,倒是让一个财经会议变得更生动起来。透过他们的发言,金融“改革”与“开放”始终是关键词。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财经官员的论述里,针对金融风险的底线控制,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资本市场的继续改革也好,人民币的“国际化”也罢,都是中国金融领域未竟改革事业的延续。而财经高官们的强烈改革决心与信心,是推动未来金融改革的重要动力。

  自1979年开始,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30多年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总体来说,金融改革的特征是自上而下的,注重“整体设计”,但也带有“渐进式改革”和“相机抉择”的意味。

  客观而言,短短的30多年里,中国金融业走过的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改革与开放是主旋律。比如,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商业金融机构连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都算不上,到21世纪初期中国银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乃至延续到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如此急剧的变革在短短的时间里发生和阶段性地完成,并不容易。又如,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证券市场的建立,更是仅有短短的20余年,如今,中国股票总市值已是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另外,如同郭树清所指出的,3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始终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引进外资有效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香港等地区成为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和屏障;证券市场通过渐进迂回方式实现了高度开放,等等。金融业改革的这段历史,有成就,也有不足,但进步是主流。

  当然,现行的金融体制,需要改革之处还有很多。如市场化不足的金融体制,服务于更为市场化的工商企业,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这一改革任务就相当迫切。前不久,温州获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举措,既是在为温州民间经济纾困,也是为整体性的金融体制改革探路。金融体制改革显露出加速迹象。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金融领域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战役。唯有提升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方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从方向来说,改革只能进不能退。中央也明确部署,“十二五”期间会“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同时,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不足,且如周小川所尖锐指出的,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对市场治理还存在“父爱式管制”——这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依然艰巨。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即是仍在路上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

  未来的金融改革固然仍是千头万绪,但大的路径已经清晰。利率、汇率的进一步改革已箭在弦上,加快金融创新也是当务之急。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道路并不平坦,但方向也已清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也还需要继续提高。当然,金融改革不单单是金融领域的问题,还要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形成互动,相互配合促进,才能更好地深化改革,并提升开放水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