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李妍:如何保证我们的自来水能纯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1:5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李妍

   今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标准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然而,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尽管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根据2011年最新抽样调查,我国自来水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但这一笼统数据无法彻底消除公众疑虑。

   有关自来水的信息披露,包括水质状况、涨价背后的成本理由,都理应像公众期待的自来水水质一样,是“纯净”可“直饮”的。而不是在得到这些数据后,公众还需要层层过滤、沉淀、仔细辨析。不过,在数据时代,人们似乎又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数字悖论之中。按照住建部官方披露的数据,2009年全国五成城市水厂水质合格,2011年合格率达到83%,但至今没有一家水厂公开承认水质不达标。很显然,如果不是媒体披露,这项迟来多年的水质合格率数据,会依然缄默地停留在公共部门的纸质文件上。有关公共安全卫生的数据披露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很难让人们对水质现状抱持信心。

   当然,在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上,公共部门也并非全无动作。从今年7月起,我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标准将与国际接轨,水质指标大幅提高到106项。对公众来说,出台这样的高标准当然是好事,但能不能将这样的高标准付诸现实,才是人们真正关注的问题。更深层的忧虑还在于:如果水质没有因标准而提高,反而成为新一轮涨价的借口。

   从技术上将标准落地也许是简单的。比如治理改善我们的水源污染,改造老化的城市供水管网,改变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但怎样放开怀抱,让更多企业包括民企进入这个市场公平竞争,而不是让这个市场成为部分企业的饕餮大餐,恐怕才能促使企业在水质改善上“更上一层楼”,用更高的水质、更低廉的成本,防止人们被不合理的高价绑架。也只有充分竞争,权力恐怕才能真正在市场上放手,从而更好地构筑第三方监管体系,令法治问责与专业操守能真正在水务上发挥效用,我们的标准落地或才有所依托。

   就在人们担忧于水质安全与水价之时,一则有关自来水“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又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70%饮用水源为内地的香港地区,其自来水质量媲美欧盟标准。正是在投入了大量资源保证水质的前提下,香港地区才能够在水源相同的情境下,以一套严格独立的水质检测与监控体系,确保水质高标准安全落地。该怎样拯救我们的自来水?这样的案例或可作为他山之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