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放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9:1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工业、投资、消费继续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对此,国内有关机构和专家普遍冷静地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国外却有舆论认为,这给全球主要增长引擎和世界经济加快复苏的期望泼了一盆冷水。国内外对同一态势观感迥异的鲜明对比,值得我们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

  关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4月份的情况与前3个月相类似。首先,从国际因素看,外需进一步萎缩,拉动经济增长的外贸因素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持续恶化。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今年以来,我们对欧盟的出口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5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需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还要低、还要差,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的需求严重下降。4月当月,我国对欧盟出口负增长2%,因为欧盟是我们第一大出口市场,这一下降对我们总体出口的增长有很大的负影响。其次,从国内因素看,一些专家指出,今年企业去库存化现象非常明显,这一方面会影响到工业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也会对投资造成一定影响。有专家预计,始于去年第四季度的企业去库存化约需经历9个多月的过程,到今年第二季度末可望基本结束,随后工业、投资等增速有望逐步恢复。

  坦率地说,无论下一步经济增长是否回升,都应立足我国长远发展的需要,理性和辩证地加以看待。央行前不久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之间的关系,与前些年相比可能已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从中长期看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在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专家普遍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持冷静与谨慎乐观的态度是有根据的。

  当然,国外舆论希望中国把政策转向刺激模式的焦虑心情也不难理解。目前,美国和日本正努力保持2%的经济增速,这也远低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幅度;与此同时,印度经济也不断走软;最近从欧盟方面传来的消息说,作为欧元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今年以来经济增长尽管已明显好于预期,但一季度的增速也仅为1.2%;欧元区另一个核心国家法国,一季度经济表现为零增长。欧债危机的阴霾一直挥之不去,不仅使欧盟经济增长前景不妙,也深深拖累了作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增长重要引擎的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外界对中国重振需求的希望不可避免地被放大了。

  有鉴于此,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采取政策刺激措施,并不符合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只有围绕着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才是我们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眼下的情况是,伴随经济增速的缓中趋稳,通货膨胀压力也在逐渐缓解。继一季度我们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8%之后,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又下降了0.1%,进一步低于全年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从而为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了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空间。对此,国外舆论也不否认,不断放缓的通货膨胀是4月份经济数据中的亮点之一。

  目前,我国为继续稳住经济增长态势,宏观政策已经作出必要的预调微调。央行近日决定,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认为,此举旨在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保证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而并非单纯迫于经济增速的下行压力。尤其要看到,4月份,在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中,家电销售额今年首次出现正增长,汽车销售同比增长5.2%,增速为近一年来最高,说明我们扩大消费需求的努力正在显效。当然,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始终不能掉以轻心,还应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在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准基本稳定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和自主创新步伐,进一步夯实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