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1 20:45 来源: 新闻晚报主持人 孙丹
[事件]
工作“禁说方言”妥不妥?
近日,一篇名为《在公司一不小心嘴里蹦出几个苏州话,饭碗就没了》的帖子引发热议。帖子称一家公司向员工发布通知: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说方言,违反者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或者是解除劳动合同。律师表示:说方言就要被开除,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网友快评
如果真的感觉方言和员工间的小圈子不利于公司内部团结,也该委婉地向员工指出,让本地员工顾及外地同事的感受,不能简单地下个禁令了事。而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公司老板还是同样来自外地的员工,既然工作、生活在苏州这座城市,就应该选择主动融入。学会苏州话,既便于同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和客户打交道。 (杨国栋)
“说方言就要被开除”的规定乍一听确实有些严厉,但从该公司的通知看,公司只是“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用方言讨论公司事务”,一旦违反“依据影响大小”予以通报批评或解除劳动合同,这里操作的弹性相当大。我想,这样的规定只是为了对员工严格要求,而不是为了开除员工。 (刘昌海)
评中评
从该公司的规定来看,禁令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开除员工,更多的是警告。不可否认, “方言禁令”与我国现代化法律理念相悖,却有助于推广普通话。既然希望推广普通话,希望员工乐于接受,那么该公司何不进行逆向思维,以奖励措施代替惩罚规定,如此更得人心。
[事件]
谁给了“洋奶粉”上涨的空间
近日,媒体调查称中国内地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之多。媒体称,乳企借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虚涨价格,内地的部分“洋奶粉”售价为全球最高水平。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网友快评
一方面可从反暴利、查集体涨价等角度治理“洋奶粉”暴利;另一方面,从营养成分、产品质量等角度揭开“洋奶粉”真相。比如,近年来“洋奶粉”也爆发了雅培“甲虫门”、美赞臣“金属门”和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事件。我们要改变国内消费者某种消费心理。 (冯海宁)
与其怪公众“愿者上钩”,不如反思为何让洋奶粉成了 “姜太公”。唯有国内乳企从源头上下工夫,练好内功才是根本;有关部门只有加大奶粉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及时公布检测信息,让国产奶粉少陷入“某某门”的丑闻,逐步化解国产奶粉信任危机,阻止洋奶粉对国内乳业话语权的侵蚀,让奶粉价格理性回归。 (张枫逸)
评中评
“洋奶粉”能多次涨价,首先是因刚性需求强烈,厂家看准了消费者不会因婴幼儿奶粉价格高而不买;其次,国内的乳制品问题不断,给了“洋奶粉”价格上涨的机会。对于中国乳企来说,现在最需尽快解决的是养殖水平整体较低、部分奶源品质不达标等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