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张九萍三到大泉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2 07:16 来源: 商务部网站

  5月的泽州县东部山区,满山苍翠,空气清新。

  市委书记张九萍再次来到了她的下乡住村联系点——高都镇大泉河村。这已是她上任五个多月来,第三次踏上大泉河村的土地。

  第一次,隆冬季节,雪后初霁,张九萍踩着泥泞“登门认亲”;第二次,仲春四月,绿染山峦,张九萍和干部村民研究发展规划,同谋发展之策。这一次,张九萍的目的更具体、更明了:看看议下的几件事落实到什么程度了?看看蚕宝宝长出来了没有?

  同样的风尘仆仆,一样的轻车简从。

  上午11时,张九萍下车后,看到村党支部书记秦海生的第一句话就是:“那几件事的落实情况怎么样了?”

  秦海生介绍说:按照您的要求,500亩桑园园区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组织实施,今年全村种植桑苗300亩,园区的管道、施肥等工作都已经完成,桑苗长势不错;3000立方的水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5000立方的水池正在做预算和图纸绘制;30个、每个占地10亩的养蚕大棚也在规划中,每个棚市里负责出资1.5万元,县里拿1万元,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自己拿1.5万元,预计6月份就可开始建设,我们计划搞一棚多用,春秋发展养蚕,冬季和初春发展食用菌种植。市农业部门已经分两批对村民进行了栽桑养蚕技术培训,参与的人数达到200多人。万头养殖厂也开始规划了,甜水厂销路大增、效益也一天比一天好。

  张九萍频频点头:我们承诺老百姓的事,就要一件一件落实、兑现,绝对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只要我们按照既定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小康的目标。

  在通往田间的小路上,张九萍问秦海生:“老百姓对发展栽桑蚕茧积极性高不高?现在村里养了多少张春蚕?”

  秦海生告诉张书记:老百姓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不少外出务工村民的重新返回了村里,要求承包桑园、承包大棚。现在全村利用过去的地埂桑,发展养蚕70多张,这比往年多了近一倍。到后年新栽种的桑园进入盛产期后,预计养蚕总量将达到400张以上。

  张九萍笑了:“建设新农村,农民增收是根本。不管如何帮扶,都要充分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栽桑养蚕作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要加快发展,力争让更多的农民兄弟看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利益,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村里要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样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村外新栽种成片成片的桑园里,桑苗吐绿纳翠,小手掌大小的圆圆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像是在欢迎久别重逢的亲人。张九萍蹲下身来,仔细察看桑苗的长势、察看墒情。她问成活率、问田间管理。

  “桑树的抗病虫害问题怎么解决?”

  “可以打低浓度的敌敌畏。”

  “对幼蚕会造成影响吗?”

  “不会,喷药一星期以后我们才会采摘桑叶。”

  养蚕户秦广来的屋子里,搭起了简易的“温室”:仅仅出生才几天,米粒粗细、还不到一公分长的蚕宝宝摇头晃脑,实在可爱。张九萍一边观察,一边询问生长周期,询问喂养情况。秦广来告诉张九萍:别看现在蚕宝宝这么小,半个月后,它们就会长大成“人”,长到小手指大小。到那时,我整个家里家外都将是蚕的世界。张九萍非常认真地对他说:“你们可记得通知我,到时候我再来看看咱们的蚕宝宝。”

  村委大院旁的墙壁上,张九萍给大泉河村提出的“建设新农村规划先行量力而行”的标语在暖阳下格外醒目。不少闻讯而来的群众聚集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看望张书记,欢迎她常回家看看。

  车走了,张九萍的心依然留在了大泉河、依然牵挂着淳朴的乡亲们。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