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成变相世袭制亟须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2:5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姚建莉
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过程频曝丑闻,不管是设定特殊条件的“萝卜招聘”,还是面试、体检中的多方谋划,都成为权力变相“世袭”的手段。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各省市逐步推出结构化面试、公务员面试旁听制等规范化手段。
“这些程序上的改进不能改变根本。”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要杜绝这些暗箱操作,应从公务员制度本身的改革,如分类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公务员行业工资福利等方面入手。
控制岗位设计的随意性
《21世纪》:您怎样评价目前国内的公务员选拔机制?
汪玉凯:我国的公务员公开选拔,是从1993年出台《公务员暂行条例》开始的,凡是要进入公务员体系的都实行“有进必考”的优胜劣汰制度,到2005年,出台《国家公务员法》,进一步规定了党政机关公务员副处以下领导职务的都“有进必考”,副处以上的可以选调。
总体来讲,我们的公务员制度,对选拔优秀人才、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严把入口关发挥的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后来还发展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像北京市选拔处级干部,甚至厅局级干部,都通过考试向社会公开,公务员队伍内部也实行竞争上岗。
《21世纪》:但历年的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却曝出很多问题。
汪玉凯:越是高层的考试,特别是中央党政机关的考试,就越公平公正,越到下面问题越多。按程序,笔试这个环节在人事部门把关,总体比较规范,笔试成绩没到,其它都没用,但到了面试,由于各部门分别组织面试,情况就比较复杂。
比如一个岗位有5个人进入面试,最后只取一个,这个过程就给有关系的、有权力的留下很大的空间,得看各个部门的自觉性。
而且,由于笔试很难通过,很多地方政府就把岗位条件设得非常苛刻,其他人都无法报名,只有他自己的孩子或者亲朋好友的孩子才有资格报,就把很多符合这个岗位实际需求的人才拒之门外,把竞争排斥在笔试之外,这是严重作弊。
再有就是面试环节做手脚,比如给他关系好的考生打高分。如果这关都挡不住的话,就只好体检上做文章,捏造一些假材料,说一个考试成绩高的人身体状况不合格,像去年西安那个“被乙肝”的考生。
《21世纪》:您认为应当怎样来遏制这种现象,比如从岗位设计这第一个环节上?
汪玉凯:针对这种现象,首先一定要严厉查处,杀一儆百,其他领导干部才不敢在这上面滥用权力;其次,我们在岗位设计上的细节要完善,要让他们在制度上钻不了空子,最大限度控制岗位设计的随意性;第三,一个岗位报名人数如果没有达到一定数量,就不能招考;第四,教育考生要增强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一旦发现自己报名受到不正当的阻止时,一定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样就可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政务官和事务官要分开
《21世纪》:那么接下来的面试环节,现在有些省市开展结构化面试,您如何评价?
汪玉凯:结构化面试现在是全国各地普遍的经验,但面试这个环节上还值得探索。首先是一定要建立好考官库随意抽取制度,人数要足够,每次随意抽取,不能事先通知。
但关键的还是招考公务员的单位,他的公平公正性很重要。否则,即使临时随意抽取考官,主管部门不规范的话,还是能影响考官,背后操作,跟相关人打招呼等等。
公务员制度本身是个好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被扭曲变形。公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腐败就会渗透到公务员选拔考试中的各个环节。所以我觉得整个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不容乐观。公务员这个行业本身一直是高高在上,就好像是个保险箱,工资、待遇、福利都比其它行业要好得多,特别是背后的收入多,所以那么多考生想尽各种作弊方式都想进公务员队伍。也产生了很多“拼爹”现象,愈演愈烈。
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官本位”思想的祸害,整个社会评价都是根据官职位的高低。如果公务员行业的收入福利水平、社会地位等都跟其它行业相当,公务员考试中的腐败现象就不会那么严重。
《21世纪》:参照国外的经验,您觉得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应当如何进行改革和规范?
汪玉凯:国外经验最主要一点,主要是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政务官有正常的进退机制,但事务官相对固定。当然现在国外发现这一套也有问题,事务官太刻板,一步一个台阶,没有强烈的竞争机制,也正在改革,比如允许在不同部门之间转任等。
中国的问题在于这两种没有分开,存在“一锅煮”的现象。比如,企业高管可以调到政府部门当领导,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可以调过去,原先政府部门的也可以提拔上去,这种情况下,没有严格的分类管理制度,确实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尽管2005年我们的公务员法提出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分几十类,但并没有具体细化,没有完全形成气候。
此外,我们没有独立的监管体系,人事问题的监督还是在纪检和监察部门,体制外的监督和人事部门内部的监督机制都不完善。所以我们的改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