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文化与科技融合:老话题新挑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4 04:39 来源: 经济日报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过去,科技对文化的影响表现得比较单一,主要是在特定历史时刻发挥革命性作用,例如活字印刷术对出版的影响、摄影技术对绘画和电影等的影响等等。今天,科技对于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层面。借助科技力量不仅可以生产一个充满创意的作品,而且可以推动一个行业的升级改造,甚至使整个产业趋向高效集约。作为一个老话题,我们不必把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当成一件很神秘的事,完全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择自己的方式;作为一个新挑战,我们还需要更多知识、更多探索,以保障科技与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八届文博会开幕当天,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镇长文卫戈专程赶到深圳,花了50元钱买票进入场馆参观。这次参观让他感慨万千,“文博会人气太旺了,真没想到能办到这种程度。如果我们中山也能借助这个平台就好了”。大涌镇是全国有名的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也是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文卫戈对文博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他和他的同事们都意识到,大涌的发展到了一个节骨眼上。从仿冒到原创,从卖木材到卖设计,10年来大涌自身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最需要两方面的帮助,一是设计,二是设备。”文卫戈说,“大涌下一步要走高端、要产业化,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不行,但仅靠大涌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他指着一个圆盘状的木雕作品对记者说,“一个熟练工完成这样一件作品,需要一天时间,如果有必要的机械辅助,半天就可以了”。木雕的价值的确是在手工,但切割木料边缘等工作完全没必要都用人工去完成。可是,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木雕生产开发的设备,大涌现在使用的辅助设备都是木雕企业与厂家沟通后用其他器械改造而来的。如果能有更多的辅助设备,做工会更好,价格也会相应降低。

   文卫戈的苦恼也是很多人的心声。像文卫戈他们那样在实际需要中不断摸索,被迫培养出“专业团队”的也不在少数。河南登封的实景演出《禅宗少林》,就是在自我改良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业内公认的山地灯光音响专业团队;北京欢乐谷的旅游演出《金面王朝》把舞台技术与演出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靠的也是华侨城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但是,这样的过程毕竟太过漫长了,《禅宗少林》大约用了5年时间才能得心应手,《金面王朝》展现的则是10余年积累的成果。

   文化建设对科技的需求是不容置疑的,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怎样做才能更高效、更实用?不久前召开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部际联席会上,代表和专家们的观点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增强沟通

   科技部副部长王志刚表示,文化是个非常大的概念,科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把相互之间的关系理清楚、找到交集点并不容易。因此,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就需要产学研结合,需要整体布局、综合发力,通过机制实现协同创新。只有通过科学部署和相互协调,把目标落实在具体的项目上、体现在商业模式上,文化事业才能真正从中受益,文化产业也能产生效益。说到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只有生产出通过社会客观检验的产品或成果,才算获得了成功。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总的来说,目前文化和科技还是两块皮。现在文化单位对于新兴技术还没有充分认识,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有人评价微博(http://weibo.com)说,如果你有10万粉丝,你就是一张都市报;如果你有100万粉丝,你就是一家广播电视台。未来技术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不可预计,因此文化单位要成为创新主体、增强创新意识。科技部门也要加强引导,文化单位对科技不了解,如果科技部门仅仅提出希望和愿望,靠文化部门来实现是有现实难度的。各级政府的保障也很重要,对于创新型文化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表示,我们总是听到科技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争论,说明总有一种把科技和文化对立起来的思维存在。实际上,科技和文化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这方面的观念一定要转变,不仅要看到科技的驱动力,还要看到科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带来的对文化的认知变化。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创新能力处处长沈竹林认为,当前需要关注的是细化具体的方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容是什么?需要的研发手段是什么?这些规律要弄清楚,否则操作起来会产生问题。

   需求驱动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认为,文化界和科技界应当加深相互了解。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增强产业竞争力,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文化产业最需要科技做什么?这些年,文化界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科技界也有很多好的经验,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国际上也有很多 好的做法,一定要遵循需求牵引的原则进行取舍,重在体制机制创新。科技界正在进行改革,文化界也在进行改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改革。这并不是要靠文化项目、工程获得好处,而是要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认为,广播电视业是对技术最敏感的行业,可以说完全靠技术支撑和保障才能生产产品。技术的引领推动作用,在广电领域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广电系统对于推动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融合也更加主动、更为迫切。但是,今天的广播影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如何抓住关键技术、关键领域,适时推动行业发展也是一个挑战。他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有其特殊的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把握,在操作中应当注重落在一个个项目上,通过具体的平台来实现部际联合、资源整合等目标。

   突出重点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认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重点突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建立在高科技平台上的文化,影响的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必要把这一点突出出来,提到战略高度。我们对于网络的研究,技术层面可能比较多了,但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还比较少。而网络对我们的最大的冲击,恰恰是体现在文化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

   中国工程院秘书长白玉良认为,文化与科技融合要注重软件与硬件的互动。有了技术和标准,还要能够推广。现在,攻克技术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怎么让技术得到应用。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视员宋秋玲说,关键是要加强宏观协调,把事情持续地做好。这就需要创建一个好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研发平台等等。有一个好的环境设计,才能形成真正的融合,否则项目做完就结束了,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此外,还要注意进一步整合资源。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创新,怎么把资源整合起来、使产学研结合得更好,都还需要探索。政府应当加大支持研发和进入产业化的必要投入,金融支持等方面也要有“一条龙”的连贯政策。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研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