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性因素波动来势虽凶不必过分担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09: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明确了“平稳”上涨、“小幅”波动这一前提的合理性后,再来梳理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的类型。
与二三产业相比,第一产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严重受制于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规律性的,可以预期的;二是非规律性的,不可预期的。对此,我们要秉承区别对待的思维,以平常心视之。
什么样的波动是规律性的?
第一产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较为严重的产业。天气冷暖、降水多少、大年小年、土壤环境等均会对农副产品的产量、质量产生影响,并最终体现在价格波动上。
前段时间饱受诟病的白菜价格大幅上涨便是一个典型案例。半个月前,白菜、萝卜等个别品种蔬菜价格出现了飙升。涨价的原因是,大棚蔬菜已经销售告罄,但由于天气原因,露天蔬菜收获季较往年推迟了几天,市场上出现了供应断层。待露天蔬菜批量上市,这一问题将立即得到缓解。
这种受生长周期和季节影响的波动即规律性波动,其特点是可预期,持续时间短。消费者可通过综合考量消费能力,自主调整消费策略的方式规避其影响,因而完全不必担忧。
什么样的波动是非规律性的?
由于第一产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其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也最为严重,这种影响同样会体现在价格波动上。
譬如近段时期,南方很多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当地农副产品却遭受了严重损失,这必然会导致附近地区农副产品价格的普涨。
这种受不可抗因素影响的波动即非规律性波动,其特点是不可预期,地域范围小,非市场或行政手段所能规避。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承载能力趋近饱和,最近几年,我国也进入了自然灾害高发期,农业生产受到了日益严峻的考验,保质保量保供应成为相当长时间内农副产品生产环节的主题词。探根寻源,主因当然是天公不作美。但这种人与自然的博弈也确实折射出我国第一产业产业链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的现状。
要缓解这一问题,短期来看可以通过长途调运、资金补贴等行政手段平抑物价,但长期来看还是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提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其中便包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农业安全,提振农业发展后劲的内容。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消费者的理解与耐心。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因自然性因素而导致的波动虽然每每来势汹汹,但已不会严重影响整个消费群体的消费安全。消费者应以平常心视之,切莫误读“价格信号”。
(责任编辑: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