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中立:欧元解体是大趋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1:3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随着希腊政坛的变化,希腊退出欧元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当然,政治家们仍然在努力,试图让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在笔者看来,即使短期内希腊可以避免退出欧元区,但从长期看,希腊及更多的国家退出欧元区应该是大趋势,因为欧元区存在三大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一个内在矛盾是欧元区内部的经济失衡问题。在表明上看,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债务问题,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其实是欧元带来的副产品。希腊等国家在加入欧元区之后贸易逆差逐渐扩大,因为这些国家相对于德国和法国来说,其经济竞争力都较差,贸易中处在不利地位。在使用统一货币之前,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本币对德国马克贬值的方式来获得贸易上的相对平衡,但加入欧元区以后,这种贸易平衡机制就自动消失了。于是,这些国家对德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多。
当然,希腊等国加入欧元区也得到了好处,他们可以以低廉的成本到市场融资举债。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处,使这些国家在贸易赤字的背景下维持收支的基本平衡,但结果是政府债务迅速累积。
由于德国和法国工业经济的强大竞争力,使其他国家的部分产业无法继续生存,这些国家必将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刺激各种极端政治势力兴起,尤其是极“左”思潮和民族主义。这些极端政治势力的兴起不仅对于欧元是严重的威胁,甚至会威胁到整个欧洲政治生态,最近的希腊议会选举及法国大选已经出现了某种苗头。
欧元区第二个难以克服的问题是各国的经济周期不同步,难以使用统一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德国和西班牙反差最明显,这两个国家经常出现一个物价下行,而另外一个国家物价上升的背离现象。当德国物价下行时,欧洲央行会倾向于保持利率稳定或降低利率,结果使西班牙的实际利率为负,刺激了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及房地产价格的膨胀。无论是西班牙还是希腊、意大利等国,在加入欧元区之后都出现过房地产泡沫,这是经济差异较大的国家在组建统一货币区时所付出的代价。
第三个内在矛盾是无法形成统一的财政。要化解上述贸易失衡及经济发展差异化问题,可以让德国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将他们加入欧元区之后得到的好处补偿给希腊等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者采取措施让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同。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成立,但实践中都没有可行性。中国有句古话叫“亲兄弟明算账”,何况是国家之间?
从欧元诞生的历史看,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其实早已看到了上述问题的存在。在欧元诞生之初,就有人预言“没有统一财政欧元将来会遇到危机”,但政治家们希望通过危机来迫使欧元区各国达成财政统一的妥协。2011年底欧元区各国达成的“财政协议”,被看成是统一财政道路上的里程碑。但笔者认为,“财政协议”只是重新让各国承诺严格遵守财政纪律,没有涉及转移支付这个核心问题,因此,它注定不会成功。
上述三个问题的核心是第一个问题。只要欧元区内还存在竞争力的差距,就一定存在贸易上的不平衡,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就不断出现债务危机,要解决这个问题,统一财政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此路在政治上没有可行性。
尽管欧元承载着无数政治家统一欧洲的梦想,但由于不可克服的矛盾,我们只能说,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伟大的乌托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