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评书京剧跨界混搭 文化创新吸引观众(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7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名角荟萃,说唱混搭,传统艺术不断创新的过程,让人想起七十年前文艺工作者在延安演出《打渔杀家》、《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的场景。韩琳摄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登台甫一开言,台下观众掌声雷动。5月9日、10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主办的“听书看戏品国粹之赤壁之战”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
评书作为我国曲艺的重要品种之一,以悠久的历史、传神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此次演出,将评书与京剧这两种传统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跨界“混搭”,充分发挥二者的艺术魅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表演更具观赏性。这不仅是对《讲话》发表70周年的纪念,更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具体举措。
过去的70年,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艺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一代代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的文艺工作者相继涌现,创造出一批弘扬民族精神、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多年来,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团结和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在新的历史阶段,重温《讲话》内容,践行《讲话》精神,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本次演出分上下两场,第一场内容为“群英会、蒋干盗书、草船借箭”,第二场内容为“横槊赋诗、借东风、壮别、华容道”。此次演出可谓“众星云集”,除连丽如担纲评书部分,京剧部分由梨园各派名家尚长荣、叶少兰、陈少云、朱强等同台献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别有风味的“赤壁之战”。“冲着这些梨园大腕,加上连先生的评书演绎,演出让人十分期待。”一位观众对记者说。
传统的评书演员讲求“集生旦净丑于一身,冶万事万物于一炉”。此次近5个小时的《赤壁》上下两部,评书部分只有不到1个小时。要在几分钟内串联好京剧故事,又要埋下伏笔,这让连丽如颇费一番心思。对于京剧和评书跨界“混搭”的演出方式,连丽如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她就做过用评书讲解京剧的《三打祝家庄》。连丽如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从小就喜欢京剧,17岁随父亲登台说的第一出戏就是《三国演义》;如今她年届古稀,讲起三国更是信手拈来,但因为观众的欣赏角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她依然长期坚持研究《三国演义》。
“‘评书’重在‘评’,要评人物、评是非曲直。这次评书部分的演出要补充剧与剧之间内容上的空白,真正起到品读的作用。”为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京戏,她不但对三国历史人物及事件娓娓道来,还讲解了戏曲典故、京剧流派的特点。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演出中,连丽如边说边演,把“赤壁之战”戏里戏外的趣闻轶事讲得活灵活现,大大提高了观众听书的兴趣;表达表演干净利落,观众忍不住连连叫好。尤其是一些年轻观众听得十分入迷,也为京剧演出铺垫了情绪。“真正的评书是要到书馆里面现场听的。只有在现场,观众才能听出说书人语气中的情感和韵味,看到说书人的动作和神态;说书人又从观众的反应中即兴发挥。每一场都是不可复制的,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连丽如说。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演出中几段重新挖掘整理的老唱段也颇值得玩味。饰演诸葛亮的马派老生朱强演了几十年的《借东风》,这次排演,他专门琢磨了剧本,为诸葛亮设计了几句新词。虽然改了词,但朱强仍按马派常用的流水唱腔演唱,听起来还是老腔老韵。观众席中,一对衣着传统的老年夫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对夫妇是京剧戏迷,都很喜欢梅派和程派。当朱强唱到“草船借箭”一幕时,老人也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起来。“今天来的都是名角儿,京剧和评书的结合新鲜,感觉不错!”另一位年轻戏迷也认为,“以前觉得京剧不好理解,而评书用通俗的语言穿插进来,让不太熟悉京剧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品出了京剧的魅力,对京剧更加迷恋了。”
今年年初,首次亮相的“听书看戏品三国之赤壁之战”就受到观众热烈反响。此次“听书看戏品国粹之赤壁之战”演出仍突出公益性,在演出现场设置了盲人直播台,同步进行音频直播,让更多的视障朋友能够在电波中“聆听”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品味曲艺文化,感受国粹魅力。
有戏迷看过演出后即兴作词:“大戏开锣,腕淘尽,尽是梨园名家。人道是,创新混搭京剧。檀板丝弦,西皮二黄,评书配国粹。三国赤壁,一时多少豪杰!遥想京剧当年,火得不得了,生旦净丑,梅程尚荀,乐声中,戏迷狂呼过瘾。新剧期待,多情应笑我,早早购票。人生如梦,且去听书看戏品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