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于表面的符号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7 09:16 来源: 信息时报文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赛德克·巴莱》的潮流,业内在传说王小帅拍这部《我11》时极为艰难,砸锅卖铁之类的催人同情的词纷纷被无数人赞扬,但我们似乎总是遗忘了一点,《赛德克·巴莱》被力捧是因为是质量优秀,而《我11》,显然到不了这个层次。
我一直觉得,电影只有好坏之分,这里不分片种,对于《我11》这样的题材,或者是把故事拍得精彩无比,或者是把情怀渲染得厉害,或者是把社会背景掘地三尺,这三个方面无论哪方面到位都可以称之为好片,我们不能奢求每部电影都是《轱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但《我11》显然是试图往这个方向努力,却搞成了平庸的一锅乱炖。
影片试图往悬疑的方向努力,怎奈王小帅并没有拍悬疑片的能力,单从电影主线上来说,几个片段就能把电影说完:女生晕倒、发现尸体、丛林相遇、寄回衬衫,这本来是个极简单的故事,但影片给人的印象是总在藏着掖着似乎有一些惊天真相未表露,这在某方面来说,属于看低观众的一类手法,这让人最直接的观感是无趣。
影片也试图渲染情怀。我不知道那个骑单杠性早熟的事情有谁经历过,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似乎从未听人谈起此事,于是接下来的种种符号瞬间与我们加起了一层隔膜,布票、保皇派、武斗、公审……这里面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符号性元素,而绝大多数又是与整个故事毫无关系,这不免让人重新想起《轱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你会发现那部电影中的种种符号性的背景都有着促使人物变化的作用,而《我11》,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浮光掠影的猎奇而存在。
影片在讲述那个年代,然而仅仅是讲述而已。这样一部电影,如果能把那段历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想必也是让人欢喜的,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种种片段的合集,电影缺少了最基本的节奏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那段历史看得表面,无法把观众的情绪集中设置调动起来,此其三,也是其烂的直接原因。
或许烂字在此用得有些过分,有人告诉我们要善待国内导演,但是我们事实上已经善意地对待他们这么多年了,结果怎样?烂片依旧横行,这些导演还往往以各种原因推脱,有人甚至以为这是观众审美水平与影评人夸赞不力而导致的,这让人心寒,他们往往会说自己是部文艺片,从而观众的水平达不到高度之类,我想,很多人大约都把文艺片混淆了概念,文艺片,不代表着不好看,但国内的文艺片,总成为导演开脱屡试不爽的法宝。
把烂片的原因归咎于文艺片,是很多国内导演都在干的事,而把文艺片拍成烂片,这个名单上的人恐怕已让人咋舌,对于《我11》,恐怕很难界定这两方面的偏向,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电影不应只有好坏之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