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杭城便利店变身生活服务中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08:47 来源: 商务部网站

  都市年轻人中,很多人都有便利店情结,更有人表示来到陌生城市,便利店会让人有家的感觉。老牌的可的、喜士多、快客,新面孔的全家、祐驿站……近段时间,便利店江湖又有些风生水起。一位在超市行业工作多年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杭城的便利店业态还比较杂乱,经营模式大致相同。但也许正是这种乱局让人看到了机会。“一线城市,一条街隔几十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基本饱和。我们现在看中杭州市场,还有很多发展空间。”杭州祐驿站便利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方溥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杭城的便利店经营模式已经不只是出售食品和日用品那么单一,更多的开始往便民服务发展。

  新模式便利店入驻杭州

  刚从上海某网站辞职来杭州工作的Nancy,来到一个完全生疏的城市的第一天,在新住处的一个小小的发现给了她一点惊喜。于是她写了条微博(http://weibo.com):“让我有安全感的是,我喜欢的便利店‘全家’就在小区的对面。”难怪“全家”之前对消费者打的广告语就是:全家就是你家。

  最近,“全家”悄悄在杭州开出了8家分店,这家2007年正式进军中国大陆的便利店,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合资公司。除了一般便利店提供的饮料、烟酒和报纸杂志,全家还提供自主生产的意大利面、快餐、甜食和冷饮,其中食品和饮料占了大约64%的销售额。

  “全家”的进驻让很多消费者对便利店的概念又有一个新的认识,除了产品货架,店里会有一个小区域,几张桌子,三四把椅子,顾客在店里买了速食,可以让店员加热,然后坐下来吃完再走。

  曾经多次出境旅游的陈小姐对这种模式的便利店已经不陌生。“以前去国外旅游,看到很多便利店都已经是这样‘多功能’的了,不仅能买吃的,还能买非处方药,买彩票什么的。记得有一次吃完晚餐肠胃不适,找了家就近的便利店里买到了肠胃药,在便利店的用餐区域赶紧泡茶吃药,真的很方便。”

  刚刚参加工作的单身年轻人,对这些便利店尤其“热爱”。如果不是太挑剔的话,一日三餐甚至吃个哈根达斯、喝杯现磨咖啡的愿望都能够在便利店实现。

  杭州姑娘林小姐,平时就是工作和住所两点一线,但加班再晚回家都会到家门口的喜士多转一下。“有时候就是喜欢在便利店里的那种感觉,会觉得有归属感,当然便利店里的一些便当、寿司,可以解决下偶尔的中晚餐。”

  二三线城市发展空间大

  新店开张的同时,消费者们还发现,以前经常看到的便利店可的、快客,这两年并没有看到门店迅速扩充的现象,很多门店反而消失了。而刚从去年6月开始营业的便利店祐驿站,一年时间,现在就有了63家分店,杭州祐驿站便利连锁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顾方溥对记者说:“今年我们的计划是开200家分店。”

  顾方溥表示:“目前我们的发展方向就在杭州,接下来会才会向浙江省其余城市蔓延,然后也会考虑江苏省。不会把重点放在一线城市,像上海便利店已经接近饱和,密集度很高,二三线城市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顾方溥之前在台湾的7-11就职过,他对记者说:“在杭州,租金高目前是便利店发展的最大困扰,我们想在市中心,比如杭州大厦、武林路等附近开门店,这是很好的宣传广告,但是租金太离谱,好多地方的租金比台湾那边都高,觉得压力太大。”

  全家上海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在选址方面,我们目前主要以便民为主,门店选在住宅型和商业型区域展开,未来会考虑向医院和学校周边拓展。预计今年全家在杭州的门店会扩充到20家。”

  在超市行业工作多年的石小姐分析:“新模式的便利店入驻杭州,老的一批经营没有提升的便利店淘汰,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像全家和喜士多这样的便利店,注重品牌形象推广,而且他们对人群的分析非常精确,比如白马公寓门口的喜士多,生意就非常好,但是喜士多如果开在老年人居住较多的小区门口,可能生意就会受影响。”

  便利店转型做综合性服务

  虽然众多年轻消费者都表示,大卖场形式的超市只是十天半个月和长辈一起去一次,而平时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在家门口的便利店解决,然而与大型超市相比,便利店的商品并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在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便利店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顾方溥并不担忧,在他看来,便利店的发展间空很大。“今后可能有这样一个现象,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低,对时间的要求变高,便利店越来越讲究满足消费需求,经营模式会更加完善。”之前有报告分析,中国台湾是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地区,而台湾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5000人就能养活一家便利店。顾方溥说:“在杭州,开个500家便利店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杭州人的生活品质较高,有很大的空间。”

  几排货架,一个关东煮,几只电饭煲热着玉米、粽子、茶叶蛋等等,是便利店的标配。但与之前杭州大多数便利店不同的是,这一行业的新来者更注重做出自己的特色,更多“独有”、“特供”的商品出现在便利店里,目标直指年轻人群。比如单人份包装的饼干、水果、饮料,与动漫品牌合作推出的衍生产品等等。全家的速食有一群固定的“粉丝”,而每年的螃蟹季,喜士多都有大闸蟹供应。部分便利店的速食甚至在美食网站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除了打造“拳头产品”,便利店的功能也在悄悄扩展。消费者也渐渐发现,走进便利店,能做的事已不止是买点吃的用的,还信用卡、交水电费甚至收快递都可以在店里完成。

  祐驿站不久前刚刚完成了与顺丰快递的“战略合作”。顾客网购的东西,可以先由顺丰送到家附近的祐驿站,等顾客下班后去取件。据顾方溥介绍,祐驿站“除了鲜食和即食,还推出一系列增值服务,比如公交卡充值、ATM取款、顺风快递服务、代缴水电煤气费,还有银联支付,信用卡还款等服务”。

  石小姐认为,类似的综合性生活服务可能成为便利店发展的方向。“城市里的人群生活节奏变快,接下来杭州地铁将会开通,便利店将会越开越多,偏向服务性的便利店更赢得消费者的信赖。”(陈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