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没有长期投资环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11:04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在偏好使然的同时,经济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也是让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不敢长期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上周末,国资委、证监会和银监会有关民营资本进入的细则密集出台。至此,加上之前已公布细则的交通运输部、卫生部和铁道部,目前向民资敞开大门的部委已经达到了6家。

  对此,有媒体以“民营资本迎来了一个兴奋的周末”来评价此次民营资本准入细则的密集出台。但笔者分析认为,目前为止出台的细则意义并不大。一方面民营资本真正感兴趣的金融方面细则,实际只不过是老调重弹,重申了一遍已经可以运作的范围。另一方面,对于交通、卫生领域而言,民间资本仍然以观望为主,敢吃螃蟹的、想吃螃蟹的并不多。

  这主要受制于中国没有长期稳定的投资环境,而目前放开的领域大都又属于长期回报的类型,因此民营资本要正式进入这些垄断领域,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环境作用和心理调整也需要同步跟上。

  目前,投资倾向偏短,长线投资乏力的现状是很明显的。我们看到,以各类基金为主力的投资市场多数偏好短平快,甚至其结算也通常以5年为界。其投资往往在3至4年左右便寻求撤出,或寻找接盘者,或上市,或被并购收购,通常没有超过5年的项目。这是我们当前民营资本投资的最直观写照,大家不喜欢回报期长的项目,更不喜欢单单建设期就可能达到数年的项目。这也为真正想进入交通卫生等垄断领域的民营企业融资造成了困难。

  在偏好使然的同时,经济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也是让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不敢长期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在这方面实际上也是有苦衷的,刺激某行业的政策一出台,国内大小投资一拥而上,还没等许多企业建设完成,产能就已过剩,政府不得不调整原先的政策,变刺激为准入。而民营企业在市场前景判断上也吃过了太多亏,明明当前市场紧俏,政府也扶持的项目,等到投产完成可以出产品的时候,却发现市场已经饱和,政府也取消了税收优惠。光伏等产业惨痛的教训让民营资本更加不敢轻易试水长期投资。

  此外,民间借贷的脆弱也让长期投资动力不足。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多次民间大鳄资金链的断裂,让人们胆战心惊。短期的拆借容易,长线的借贷难上加难,过高的利息也使得长线借贷用于实体投资极不现实,难以维本。

  在偏好使然的同时,经济政策环境的不稳定也是让民营资本望而却步,不敢长期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民间缺乏长期投资环境直接造成的现状就是,那些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建设的项目,往往都需要靠国企来主导,甚至外企参与的身影都要比民企多,例如高速路等基建项目。所以笔者认为,尽管细则已不断出台,但让民营资本进入到交通、卫生等领域来,缓解国家资金不足和建设乏力的直接投资还需时日,我们缺乏长期投资环境的背景不改变,入股与债券等定期回报依然将是民营资本参与垄断领域运营的主要方式。

  王亚煌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