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天龙飞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3:0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承

   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发的航天飞船,将在两天后的5月31日返回地球。

   与国际空间站在5月25日完成历史性对接后,美国“天龙号”飞船这几天正在将飞船上搭载的450公斤重的补给品分批搬运到国际空间站上。按照计划,它将在5月31日完成这一任务回到地面。

   此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下简称“SpaceX公司”)在其官网上欢呼他们研发的“天龙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成功对接国际空间站,并由私人商业公司研发的航天飞船。”而此前,对接空间站的技术仅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空局等四个国家或政府组织掌握。

   5月22日,SpaceX使用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将“天龙号”航天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并在3天后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对于美国来说,‘天龙号’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即将开启近地轨道探索的私营时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对本报评价称。

   与历史性突破同样引人注目的是,SpaceX这家成立不到10年,以执行火箭发射任务为商业模式的私人商业公司,早在2007年开始就已盈利,该公司依靠成立以来获得40多次发射合同,一共已收入超过30亿美元,一举打破了外界对于“航天领域投入极高,风险极大,但收益不明确”的传统印象。

   太空中的官民并进

   从公司成立到“天龙号”成功发射,SpaceX仅用了10年。在这10年中,SpaceX仅用4年半时间就研制了用来搭配“天龙号”进行发射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仅用4年多设计生产了“天龙号”。

   “相比之下,上世纪美苏冷战时期,美国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时,NASA研发‘土星5号’重型运载火箭用了9年,”庞之浩对本报称,“而且当时美国是举全国之力,花了250亿美元才搞出来。”

   而SpaceX公司老板艾伦·马斯科援引经外部审计后得出的数字称,该公司研发“猎鹰9号”火箭,一共才花了3亿美元,研发“天龙号”也只花费了3亿美元。

   “SpaceX公司研发火箭和航天飞船的速度和成本,是极为令人震惊的。”庞之浩补充称。

   事实上,SpaceX的投资人并非航天专家,而是PayPal创始人艾伦·马斯科。2002年6月,马斯科成立该公司,并在2006年3月独自向SpaceX注资1亿美元,2008年8月公司又从The Founders Fund接受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天龙飞天

   获得巨额注资后,SpaceX开始迅速发展。公司员工数量由2005年11月的160人增至2008年7月的超过500人,现在已突破1000人。

   但这超过千人的研发团队,相比于庞大且臃肿的NASA来说,仍显得极为精简。作为企业家,马斯科认为是由于完全不必要的官僚架构,才使得航天任务的成本变得极高。因此作为变革之一,SpaceX的飞行任务控制员只有6个,大大少于NASA动辄为每次发射任务配备数十人规模的控制人员。

   “SpaceX的技术研发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庞之浩称,“从火箭、飞船的方案设计,到研制流程,再到生产管理,作为谋求盈利的企业,SpaceX都进行了突破。”

   他解释说,在研发“猎鹰”系列火箭时,SpaceX就充分体现了效率和风控能力:“刚研制‘猎鹰1号’时只失败了三次,第四次就获得成功,而在此基础上研发的‘猎鹰9号’,一次就获得成功。”

   研发周期短,却未影响“猎鹰”的高可靠性。庞之浩称,为了满足载人飞行的要求,“猎鹰9号”火箭主结构的安全系数达1.40,而一般火箭仅为1.25。

   “猎鹰”系列火箭已为该公司带来多笔利润丰厚的发射合同。2005年5月,SpaceX宣布它已被授予美国空军的发射服务合同,合同总额最多达1亿美元。2008年4月,艾伦·马斯科又宣布SpaceX已售出14份各种猎鹰运载火箭的合约。

   而“天龙号”飞船的技术性能,亦有多项历史性突破。“‘天龙号’和猎鹰9号火箭一样,都能重复使用。而目前所有由政府投资研发生产的航天飞船都只能一次性使用,因此‘天龙号’大大减低了成本,”庞之浩透露,“此外,该飞船能搭载7名航天员,目前保持着航天飞船搭载最多人员数量的记录。”

   SpaceX计划使用“天龙号”进行12次左右的货运飞行任务,2015年前后“天龙号”将执行载人飞行。

   美国政府的“打的”项目

   虽然SpaceX由私人成立、注资并运营,但该公司在研发火箭和飞船过程中,NASA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持,更提供了2.78亿美元的资金资助。

   2003年,NASA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即考虑在‘近地轨道、天地往返’这一类型的航天任务中引入商业私人公司。

   “一直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因为投入太大而引发争议,比如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研发和生产效率也很低,”庞之浩称,“因此,由私人商业公司负责火箭、飞船研发,提供解决方案,并由NASA付钱购买服务的‘打的’模式,变得很有诱惑力。”

   2006年1月,NASA推出一个名为“商业轨道运输服务”的项目,旨在扶植数家有实力的私人投资的商业航天技术公司,由NASA提供部分资金及技术支持,用来解决在NASA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完成往返地球和国际空间站间的货运、载人航天任务。

   据NASA披露,他们为该项目提供的资金约为5亿美元,这刚好是NASA执行一次航天飞机往返国际空间站任务的所有成本。NASA认为,此举可以将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航天任务从政府预算拨款,转换到一个有数家商业公司提供服务的自由市场,使该类航天任务变得更为廉价而有效率。

   此项目一经推出,即吸引了超过20家公司投标竞争,最终SpaceX和轨道科学公司胜出。NASA分别向他们注资2.78亿美元和1.7亿美元用于项目开发。

   根据NASA和这两家公司2008年签订的合同,2010年至2016年间,两家公司将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服务。合同总金额35亿美元,其中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发射8次总价值19亿美元,SpaceX的“天龙号”飞船发射12次总价值16亿美元,他们在合同期间需要各向国际空间站运送20吨货物。

   “把往返国际空间站的货运和载人航天任务交给私人公司,NASA和美国政府也受到很大压力,公众质疑用商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是否足够可靠,”庞之浩称,“现在看来,由于SpaceX取得的成功,NASA可以腾出研发能力,将近地轨道的太空任务放心地交给私人公司。”

   庞之浩预测,随着SpaceX和轨道科学公司的崛起,美国的航天探索将会出现官、民并进的格局:由商业公司提供往返国际空间站服务;而NASA则

   主攻火星、小行星等深空探索。

   除了资金,NASA还向两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例如2009年6月SpaceX新增设宇航员安全和任务保证部,就聘请了NASA退役宇航员肯内斯?鲍威索克斯作为该部门的主管及公司副总裁。

   在“天龙号”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轨道科学公司研发的“天鹅座号”航天飞船也预计将在年内执行试验性任务。

   目标锁定“击败中国”

   在“天龙号”成功发射前20天,马斯科就在SpaceX公司官方网站上宣称,“我们必将打败中国”。在文章中,马斯科列举了6方面数据,从成本、研发时间和获利等多方面论证SpaceX的优势,并将矛头指向正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快速突破的中国。

   马斯科称,该公司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得益于该公司有效的整合,因此可以控制大部分发射成本,“发射合同的报价将会逐渐降低”,目前,SpaceX发射一枚“猎鹰9号”火箭的总成本只需5400万美元。

   马斯科还提到目前由“天龙号”执行的往返国际空间站任务,平均每次任务的总成本也仅需1.33亿美元,相比之下,NASA的航天飞机执行相同任务,每次耗资为5亿美元左右。

   SpaceX从成立至今,用在研发、设计、生产上的总体费用不超过8亿美元,呈现了极高的投入产出比。

   “市场竞争刺激成本进一步下探,同时SpaceX在箭体设计和导航控制等方面,通过火箭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以批量生产降低分摊的设计费用并降低生产成本,‘猎鹰’号系列火箭能够部分重复使用,更节省了成本。”分析人士对此解释说。

   事实上,凭借优良的火箭发射技术,SpaceX确实已经吸引了中资背景企业。今年2月,由中国中信集团持股、在港上市的亚洲卫星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与SpaceX签订发射协议,分别发射亚洲六号卫星及亚洲八号卫星,总现金代价为1.044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这对曾在商业发射报价上坐拥最低报价优势的中国航天企业敲响了警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