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理财资金入市须对投资者负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09: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在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之前,有必要对其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监管层面应对涉股比例、风险控制、信息披露、销售管理乃至监管协调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日前,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有关负责人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引导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股市。有关银行理财资金入市的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今年以来,除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保险机构等各路资金,银行理财资金也被股市“惦记”上了。2月份,就有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引导银行理财计划更多面向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近两年尤其是去年,在存款出现负利率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银行理财余额已经突破了4万亿元。

  银行理财产品以往主要投资在债券、票据等固定收益类或准固定收益品种上,实际上是银行拿出一部分由高息差产生的超额利润作为“补贴”,将一部分存款储户变成理财产品投资者,以应对负利率情形下储户的不稳定性。但现在看来,这种盈利模式难以持续。随着今年以来央行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各方普遍预期固定收益类产品难以再现前两年的高收益。4月份理财产品分析报告已经显示出,各种投资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都有所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试图寻找新的投资蓝海来摆脱同质化竞争。向资本市场寻求高收益,不失为一条可以探索的路径。

  今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由原来的三级细分为五级,银行可以设计更高级别的风险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有了更大的操作余地。

  看起来,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已是水到渠成。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投资市场,高风险与高收益都是相伴相生。就拿银行理财资金曾经在股票二级市场遭遇的滑铁卢为例:前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股市,但普遍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尤其遭遇2008年的股市低迷更是损失严重,导致银监会不得不叫停私人银行之外的理财资金投资于A股或相关证券基金。

  在2011年,有37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有31款为结构性产品,而挂钩股票的就有13款。而外资银行获准投资股市的私人银行产品,也因为收益率令人失望而引发不少纠纷。

  不得不承认,在投资领域也是术业有专攻。国内银行的优势主要还是在短期理财和固定收益市场,其客户结构也以保守型居多。这两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集体“戒股”后,银行理财回归到自己的传统项目上来,逐渐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安全、稳健的形象。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基金这两年几乎都是负收益,却很少有基民投诉基金公司,而银行理财产品如果达不到预期收益,往往会惹上官司。在人们的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是有银行信誉做背书的“准存款”。和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更加伤不起,因为可能由此赔上银行多年积累的品牌和声誉,甚至带来信任危机。

  因此,在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之前,有必要对其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监管层面,要对涉股比例、风险控制、信息披露、销售管理乃至监管协调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从银行角度,首先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结构化产品;其次,要本着“将合适的产品卖给最合适的客户”原则,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将可入市资金圈定在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中高端客户群上。

  在作出决定之前,不妨“一看二慢三通过”。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才是投资成功的最大保障。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