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耕地18亿亩“红线”不只是数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10: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06年国家提出全国耕地数量要坚守住18亿亩红线,以确保满足国内人口的粮食需求。然而,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仅仅守住数量红线,而忽视土地质量问题,也很难确保粮食安全。坚守好数量红线,更要守好质量底线。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其核心是保证区域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在认识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要性的同时,仅谈耕地数量保护难以对耕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只有结合耕地质量才能综合反映人口耕地供需系统中耕地的供给水平。面对耕地资源保护的紧迫性,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控、确定质量保护的底线,对于避免因耕地质量状况的严重恶化而进一步加剧供需紧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堪忧。据200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我国耕地优等、高等、中等地和低等地的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和16.71%。耕地质量呈现总体偏低、分布集中、经济发达区域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等特点。我国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

  良好的耕地质量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首先,耕地质量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数量安全,也会从源头上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耕地又是消解城乡生活、生产废弃物,维持物质循环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将耕地质量管理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加以重视,应考虑研究确定耕地质量红线,是耕地资源管理从重数量管理转变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管理思路上来。

  耕地质量红线的确定是比耕地数量确定更为复杂的科学问题。如何界定耕地质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陈印军认为,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

  而由于长期以来在耕地质量方面的工作开展不足,导致我国耕地质量处于底数不清、规定不明、规划缺乏、标准不一、投资不足的阶段。我们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预警体系和严格的奖惩制度来遏制耕地质量下滑风险,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来推动耕地质量保护建设长期大力开展。

  提升对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视,要加大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快启动耕地质量管理立法研究,明确责任主体,使耕地质量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基础调研,为耕地质量适时动态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工作。再次,要构建耕地质量评价预警体系,制定统一的管理技术制度规范,研究制定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长远规划,明确保护和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原则、技术方法和标准、制度和机制保障等。

  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亟待加强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农民以及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合力推动。作为关键环节的政府部门,要创新制度,加大行政推动与政策引导,从政策、税收、技术引进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只有确定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才能真正实现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