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批复项目如何不重蹈覆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1:04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许多经济指标都比经济专家原先预期的都要低。尽管经济趋缓现象在中国不一定是坏事,但是一个周期性急剧下滑的风险却难以容忍。更何况,对于如何通过软着陆维持增长,以及如何将出口导向的经济转为内需推动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
种种迹象表明,面对出口、房地产和投资等长期以来经济成长的主要领域明显放缓的压力,面临经济放缓的挑战,政府或有意出手予以适度刺激。相对于上一次四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高调,目前背景下的经济刺激或许正以“只做不说”的方式启动。
有学者认为,中国为应对经济放缓而出台的刺激措施规模可能将高达2万亿元,是2008年刺激规模的一半。中央政府层面虽没有相关救经济的表述,但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明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关报道称,国家相关部门将出台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这意味着,2010年结束的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两大补贴政策将在2012年延续。一边是促内需,另一边就是扶持汽车、家电等生产企业,这是毫无疑问的政策性刺激措施。更大的动作来自国家发改委,近期发改委加大了审批项目的力度。继4月份集中批复多项机场等基建项目后,近日又批准了两个机场的新建和扩建项目,每个项目的投资都达上亿元。“利好”当然不只是给机场建设的,钢铁水泥、基建、工程机械等相关企业,一个也不少的都切到了中央投资的蛋糕。
与上一次出台刺激经济措施过程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决策层“只做不说”,而地方政府却是闻风而动,全力以赴的争相上项目。大跃进式的大开发、上大项目之风开始流行,依赖大项目稳定地方经济增长,成为不少地方大干快上的一致选择。区别只在于,这些项目多有一层民生工程的“外包装”。
国内消费的增长能否弥补出口的损失尚有疑问,政府增加投资以“刺激经济”的正当性似乎可以理解。实际上,如何定义已经不重要,新一轮刺激经济政策已经开始。重头依然是大型投资,尽管有更多的清洁能源等项目得以获批,但是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获批项目仍然集中在钢铁、基建等领域。就此,我们的忧虑之一就是:以钢铁基建等为主的这个经济刺激基调,与上一轮四万亿投资所涉及的项目类型没有明显的差异。如机场、铁路、发电厂等,都属于上一轮投资的重点领域,这一次还是获批项目中的主体。
忧虑之二就是,以这样的投资方式,在保住了经济增长势头之后,会不会牺牲结构调整的努力,从而丧失实现经济转型的机会。
忧虑之三,政府集中启动的大项目多集中在相关产能过剩的行业。在湛江近700亿元钢铁项目获批之前,武钢养猪的新闻已是满城风雨;上一轮四万亿投资的九大重点产业中,钢铁是重点支持行业,这一次钢铁依然在列。同样的问题还有,全国有七成机场亏损,而新建机场项目却在加速。如此“重复”上项目是否会造成“四万亿”后遗症的再爆发?
忧虑之四,大项目将使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放大,而项目建设必然伴随信贷的扩张,并透支地方财政的未来。由此,通胀的危险将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