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武汉餐饮新景观:来嘞 楼上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0 07:51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文图/本报记者严华
临街开餐馆已经成为老黄历。随着城市不断长高,越来越多的餐饮酒楼开始进入高楼大厦,这种沾不到地气的酒楼,在传统人士看来生意肯定好不了,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高楼餐饮正在迅速扩军。
“餐厅上楼”渐成潮流
开餐馆,一般要找一楼的临街门面。这在武汉餐饮业界早已是根深蒂固的思维。
“一楼临街是最起码的要求,餐饮酒楼选址的讲究多着呢。”记者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多年前武汉餐饮协会的会长、小蓝鲸董事长刘国梁的那番实践真知:不光要一楼向阳的位置,而且地名还要有传播性,就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酒楼在哪里。另外,不好停车不行、不方便到达不行、酒店的台阶高了不行、选在立交桥下也不行……
俱往矣!这一切似乎都成了老黄历。随着武汉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藏身于高楼大厦的餐饮酒店是越来越多,据餐饮协会人士初步估计,在武汉,近十年来,完全没有一楼门面,不沾地气的餐饮酒店少说已经开设了上千家。
近年来,隐藏在各种高楼大厦里的私房菜馆也有出现。据李旺林了解,这样的小菜馆许多都与棋牌室有关,不少就是棋牌室兼餐馆,这样的餐馆规模都不大,一般租用一两套住宅经营,许多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往往都是特色经营只做熟客的生意。这样的餐馆经常是连同一栋楼内的住户都不清楚。
除了中小酒楼,现在连餐饮航母也开始动心。在江城餐饮界已经打下一片天地的丽华园已在选址进军楼宇餐饮。该店董事长钟志勇告诉记者,他们正计划在中百、鲁广及中商楼上开店,看中的就是楼宇餐饮的未来前景。
餐厅上楼的潮流不可阻挡。今年3月,武汉拥有了首家被业内公认为世界顶级餐厅的“国锦轩”,位于武汉国广顶层,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的顶级粤港精膳品牌,来汉首选上楼。
“无奈上楼”有喜有忧
“谁都想找个一楼临街的好门面开酒店,但现在这样的店址越来越难找了。好位置都被抢光了,合适的物业实在太少,上楼其实都是被逼无奈的选择。”和钟志勇一样持有上述观点的餐厅老板是大多数。在他们看来,城市的空间正在不断向上拓展,他们也只能顺应趋势求得发展。“上楼也有上楼的好处,至少租金便宜得多。”新吉庆街新兴大酒楼的董事长宋汉杰告诉记者,他们在四楼租的门面每平方米月租金不过100元出头,但要是下了一楼,少说也要接近300元。“房租、人力、原材料成本都在不断上涨,在现在的武汉,餐饮物业月租超过150元都难得有钱赚。餐饮上楼不仅可以解决一楼门面紧缺的问题,而且对缓解成本压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上楼的缺点也十分明显,这是众多犹豫不决者心中最大的隐忧。
“消费者习惯了进门就找座吃饭,想想吃个饭还要去挤电梯,就头疼。在讲究效率和竞争激烈的今天,有多少人愿意舍近求远,丢开路边大批的餐饮店,排队等电梯,费尽周折前去光顾高楼餐饮,这真是个大大的问号。”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即使消费者一时兴起爬上高楼,如果不能给他们留下“非此不可”的印象,那么注定了就只能做一次性的买卖,靠天吃饭。
“没有醒目的门脸是主要问题。”宋汉杰表示,餐饮酒楼做不起大量广告。没有一楼门面,过路客,若不仰视细看,是很难发现楼上的餐厅的。对于楼宇餐饮,火烧眉毛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广大食客知晓,难以吸引眼球无形中对他们的经营造成了重重压力。
“胜败有道”重在定位
“进军高楼”,无疑是在向人们根深蒂固的就餐习惯挑战。“成功的不少,失败的更多。”李旺林称,这些年武汉的楼宇餐饮大浪淘沙,留下来能成功的多半是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酒店,其成功最重要的秘密就是定位,对自身特色、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了然于胸。
在武汉最早进军商超高层,扩张迅速的凯威啤酒屋的老板姚志华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我们在武汉各大商超的楼上已经开设了16家分店。家家生意火爆。说真的,1998年当我们第一次将店开进武广时,也许只是机缘巧合。但走过十几年后,总结心得,不得不说顺应市场准确定位才是根本。”
不得不承认,经营自助火锅的凯威能较早进入商圈高楼,得益于其餐饮形式所决定的厨房油烟较少。但姚志华同时认为,时尚自助火锅较好地迎合了商超消费者的就餐需要,是其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楼宇餐饮需要坚守更需要顺应市场。”武汉第一家中西餐厅的老板刘小惠对此感慨万千。几年前,当她尝试着将已在业界成名的蒙娜丽莎开进佳丽广场五楼时,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市场无情的下马威。“原来的老顾客都是有车族,佳丽开车进出实在困难。在看清楚了这点后,我们及时调整了产品定位,将生意直接定位于逛商圈的消费者,守过了最难熬的阶段后,现在的感觉是和在一楼开酒店也没啥区别了。”
广大食客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说法。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王女士说:“其实现在在很多临街餐饮店就餐也都得从一楼走到二三楼,如果是坐电梯,二楼和九楼也没啥区别,关键还是要看餐厅饭菜的口味、服务和价格。”杨先生则称,现在的人都好吃,为了吃跑过江、钻小巷都有可能,上个楼又算什么。关键还是店家做的东西对不对路,价格是否公道,这和商家做什么人的生意,做么样的生意最相关。
“逼上高楼”可以预见
“楼宇餐饮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小家庭湖南味馆”的老板王健坚定地持此种观点。他的理由是,土地越来越紧张了,人们住得越来越高,餐饮业自然也不得不被“逼上高层”。
“金角银边”的地段越来越难找,只有走“高”,才能把握一线商机。在这一想法的推动下,王健在自己在苗栗路上的餐厅开得正火的时候,果断前往新吉庆街上楼开设了又一家分店。
“新店面积比老店大三倍,开业半年来,虽然营业额还不如老店多,但总体而言,趋势是在不断走好,这就够了。”王健似乎对新店开业之初生意不太理想并不担忧。“我是做姜辣菜肴的,特色鲜明,来吃过的回头的不少,我相信,只要坚守下去,生意红火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一观点的推动下,在武汉成名已久的恭启福的老板黄淳也跑到吉庆街楼上开了家“巴蜀小巷”。“临街开店成本越来越高,物业也日渐稀少。以后楼宇酒店是大势所趋,我们现在就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在投石问路。”
李旺林认为,楼宇餐饮确实是个趋势。现在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发达城市,高楼层餐饮已成为一种社会的常见现象。十几楼,甚至二十楼上,可能是餐饮品牌“占据”该地段的唯一栖身之地。武汉的门面供不应求问题虽然尚无北上广等城市突出,但急于扩军的餐饮企业同样普遍都在为选地段发愁。
武汉市餐饮协会多位专业人士均预见:哪怕是再多商家对楼宇餐饮仍持观望态度,但“逼上梁山”不过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