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放松审批加强监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31 01:1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有句流传很广的话,“中国的大学进门很难,出门很容易”。其实,中国的市场和大学有点类似,当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想进入时,会发现有大量的前置性审批,且往往横跨多个部门,一个庙一个庙烧香拜佛也不能保证进得去。但是,一旦进去,又会发现,对市场上的行为的监督很弱。遍地“山寨”贴牌仿冒,伪劣产品横行无阻,又如近年来多场“食药风暴”,倘若不是媒体曝光,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被“监督”出来。

  “重审批,轻监督”,“审批很实,监督很虚”,“审批像一条龙,环环不少;监督像一阵风,吹过就停”……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今年广东省两会上,汪洋提出,“目前政府管得太多,企业准入门槛太多而企业监管太少。重审批,轻监管,把审查功夫都用在了审批上,疏于监管,政府职能这方面的使用本末倒置。”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审批上花的气力大,在监督上花的气力必然就小。

  一位改革先行区的领导告诉笔者,改革之所以比较迟缓,主因有二:一是今天的改革往往牵涉多个部门,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放权,而不少部门的“维权”意识很强,“有时,好不容易把各个部委的处长、司长都说服同意了,文件报上去了,但上面一个政策调整,或者再发回各部委征求下意见,而这时部委的处长、司长又换人了,于是,流程又得重走。”改革的愿望与审批权力的碎片化分布,是一对矛盾。第二,“改革者往往没有好下场”。历史上有从商鞅到王安石到戊戌变法的悲剧,现实中,不去改革的循规蹈矩者,因为稳,“不犯错误”,比那些左冲右突、声嘶力竭的改革者,更易升迁提拔。

  在他看来,要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并对牵涉到多部门的改革,明确以哪个部门为主,由其总协调总负责;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反对言必称“现有规定”,要鼓励创新,鼓励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让改革者得到应有的激励。

  政府管理总的方向是减少审批事项,减少直接管理和介入微观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压缩审批空间,“做小”审批体制,政府也才能把精力真正放到完善和创新市场监管体系上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