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用智慧“连接”世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4:39 来源: 成都商报

  一支12人的团队,靠几款看似不起眼的芯片连接器,却在创业第二年内创下800万元收入。成都宝利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磊却认为,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说服老外不用国外的产品,而选择‘中国创造’”。

  全球第一大运动品牌近年推出的一款 “智能鞋”,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手机,早已风靡全球。而其中的连接器模具,其实出自成都宝利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利根科技)之手。

  宝利根科技总经理赵磊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订单。诞生于成都的一家年轻创业公司,要和全球知名品牌客户做成生意,实属不易,而宝利根做到了。他们凭的是两点:敏锐的国际市场触觉,高效的项目管理手段。

  “一方面,虽然身处内陆地区,但是通过在行业内的多年积累,我们及时发现了国际客户的产品发展趋势,推出切合对方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虽然我们是一家初创公司,但研发能力并不弱,通过提高项目研发效率,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方案。正是这两点,使我们一举拿下国际订单。”赵磊回忆道。

  2010年,宝利根科技诞生于成都,它担负的使命,是推出“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和方案”。彼时,适逢“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拉开帷幕,年轻的宝利根科技成为“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转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成都人赵磊在海外留学工作十多年后,亦在这场中国西部崛起的大潮中,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2011年,赵磊入选四川省第三批“百人计划”、成都市第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成都人才计划”以及高新区“125计划”。宝利根科技也在两岁生日时,创下了800万元的收入。

  Walkman引发的创业冲动

  对35岁的赵磊来说,创业是一个等待太久的梦想。

  赵磊告诉记者,他上初中时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甚至连公司的名字、标识都设计好了。”赵磊笑称,最早的创业冲动,其实源于“叛逆”:上世纪90年代初,索尼随身听“Walkman”风靡国内,当时读中学的赵磊很想拥有一台,却未能如愿。这让他暗下决心:将来自己做一家公司,创造属于自己的伟大产品。“严格的家教使我受益匪浅,不过,如果当时家里给我买了Walkman,没准后来就没有创业的念头了”,赵磊笑道。

  1995年,赵磊获得全额奖学金,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本科;随后,又在该校获硕士学位。留学的过程中,赵磊不断为自己寻找挑战的机会。刚上大一,他就加入“戏剧组”并成为组织者;1997年,他又投身于当时广为关注的“国际大专辩论赛”。

  “加入社团是为了锻炼管理能力,参加辩论赛则提升了我的谈判能力。”赵磊把每一段经历都作为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更让他受益匪浅的,是发起组织“学生企业家学会”(SIFT)的过程。

  1998年,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年轻的创业者前仆后继投身于“.com”领域。早有创业念头的赵磊在这场创业大潮中却另辟蹊径:他和伙伴们成立了“学生企业家学会”,旨在搭建平台,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帮助。

  在运营这个平台的同时,赵磊近距离地看到,创业其实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想法和梦想只是第一步,后面还面临重重难关:资金、法律、管理、经营……看到不少年轻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经验和能力很快折戟,赵磊决定暂时搁置创业梦想,等待更合适的时机。

  不约而同到四川创业

  2002年,赵磊在攻读管理学博士的同时,进入新加坡惠普公司工作。当时的惠普公司刚刚并购了竞争对手康柏公司,业务可谓如日中天,而赵磊所在的图像事业部更被称之为该公司“皇冠上的明珠”。

  赵磊在惠普的工作是负责打印平台的设计,然而,他更感兴趣的是这家PC行业巨头的全球化运作。以惠普公司为研究对象,赵磊写成了关于外包和知识管理的博士论文,并在多个国家的学术会议上发表。

  2005年,赵磊开始寻求回国工作的机会,第一站他选择了沿海地区:先是加入新加坡Bruderer Presses公司,被派驻江苏苏州帮助该公司设立营销和客服团队;两年后,他加入江苏昆山的民营电子制造企业———江苏华富电子有限公司负责管理经营。

  2008年5月,赵磊在上海参加一次行业展会时认识了宝利根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席刚,两人一见如故。席刚早年也曾在新加坡留学,2000年代表新加坡宝利根公司在成都投资建厂。席刚向赵磊谈道,成都近十年电子制造行业迅速发展,以及未来的前景,这让后者心动不已。

  汶川地震后第五天,赵磊的女儿降临,这让在外十多年的赵磊下定决心,返回家乡成都。他坦言,此举当初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不过当他在2009年初回到成都时,却发现在沿海一带工作中认识的不少朋友、同行,不约而同来到了四川,准备开辟新的事业。

  2009年4月,宝利根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模具制造的基础上,设立了成都宝利根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芯片连接器等精密零部件的研发设计。赵磊加盟并入股40%,正式开始他的创业之旅。

  “成都创造”起飞

  在成都高新西区,开往青城山的成灌快铁旁,坐落着宝利根的模具基地。这是个面积不算大的厂区,但是内部布局精致,甚至有一个小小的中庭花园。席刚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为了适应该公司高速发展的需求,2010年新建的厂区,“成都高新区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而赵磊则向记者展示了宝利根科技最新的“拳头产品”———为某知名服务器制造商设计的下一代芯片连接器———这是一块半个巴掌大的黑色塑料片,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着针眼大的小孔。

  “外行人看不出它的奥妙,这款产品的过人之处在于,保留了原有的6000多个插孔,面积却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同时攻克多个难题,如针孔间距、涂层技术。

  目前宝利根科技已经为该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然而,赢得国际大客户的过程并不容易。2011年初,赵磊带着初步的产品设计方案飞往德国,企图说服这家客户。在过去10多年中,宝利根在连接器制造领域树立了名声,客户中也不乏全球顶尖品牌厂商。然而,参与到客户下一代产品的开发,为对方提供超前的产品,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国外的客户很绅士,耐心地听我讲了一个多小时,但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带有质疑,更难的是改变他们对‘中国制造’的观念。”赵磊回忆道。然而,他和宝利根的同伴们没有放弃,在随后的午餐会中继续做客户的工作。

  2011年底,宝利根利用上述客户访问中国的机会,向对方发出诚挚邀请,把他们请到成都参观。这时,宝利根科技已经拿出了产品的雏形,各项指标不仅不比国外竞争对手差,有的指标甚至优于对手。“成都创造”的产品说服了让客户,对方同意展开进一步合作。

  据了解,2009年,全球连接器销售额400亿美元,中国达65.5亿美元。而宝利根科技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2012年实现2800万元收入。

  成都商报记者 许凤婷 摄影报道

  善用资源 连接梦想

  在成都十多年的席刚(上图右),见证了成都提速和国际化的进程:公司要把设计样品发往新加坡,下午4点通知速递公司提货,第二天上午10点,该样品就可以出现在新加坡总部的办公桌上。

  “过去认为到西部开厂是梯度转移,把低端产业从沿海转移到西部,但我们是反对梯度转移的。我们要做的是‘弯道超车,直奔高端’。”成都市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这样诠释成都的高新产业“接力计划”。

  趋势与政策为创业者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回顾两年多来的创业之路,赵磊(上图左)十分庆幸。一方面,自己在多年的历练中,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管理经验,为创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成都高新区在近年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戴尔、仁宝、奇宏、联想、伟创力等知名企业相继投资设立基地,使成都的精密制造业产业链趋于完善。

  “我们的主要产品是连接器。如何善用资源、连接资源,对创业者而言十分重要。”赵磊称,正因为如此,宝利根为自己提出了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愿景:“智慧连接梦想。”(许凤婷)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