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慎言乳制品安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08: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称,3年来有关机构乳制品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该协会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目前国产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安全状况是历史最好时期,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该协会会长宋昆冈提到了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制品行业的毁灭性影响。坦白说,那次事件挑战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最敏感神经,因为它涉及的是下一代的饮食安全,三聚氰胺事件鲜明地体现了一些企业的极度道德滑坡。但是,把人们对现时乳制品产品的极度不信任全部归结于三聚氰胺事件,也是掩耳盗铃。直至今天,关于几起中学生饮用某品牌奶集体中毒事件、皮革奶、激素奶、生产牛奶过程中添加牛尿,食用乳粉导致呕吐等疑云,依然没有一个可信的说法。食品行业的一大特征是,当监管缺乏公信力、检测机构缺乏透明度的时候,人们会毫无疑问地选择“以脚投票”,而且人们的不信任度会随着事件不断发生而累积。

  具体到国产乳制品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安全,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王黎明说的一点倒是有点中肯,“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原料基地建设投入不足,奶源建设滞后”。须知,奶源的品质保证最终会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中国的现实是奶源大都来自一些散户,现行法规对于他们的行为规范实际上并不具有强约束力。最终,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也有可能对散户提供的奶源无法严格一一甄别,甚至,有时企业会包庇有问题的奶源,形成共谋。这可从黄曲霉素超标事件中看到,在这个链条中,目前消费者是无法介入以及监督的,也没有任何第三方的民间机构能够代为监督。

  对于乳制品以及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建立各行业的食品安全规范是最为迫切的事情,这是美国花了将近百年时间所做的事情。如果说后发国家有诸多优势的话,那么首先建构式地建立起安全的食品监管体系、重度惩治环境污染等,都是完全可以做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工业化国家以前走过的弯路。我们认为,现时的抽检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食品监管以及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抽检与一阵风式的执法本质相同,最终不会解决问题。并且,这种监管方式,令企业违规的成本较低,中国至今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企业黑名单体系以及个人征信系统,令企业们常存有单次博弈的想法,即使今天被查封,交一点罚款,他日仍可重出江湖。王黎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乳制品安全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对婴幼儿乳粉企业加大诚信体制的建设。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关键看它能否越过地方主义的山头而有效落地了。

  在那些食品安全问题做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我们鲜有听到过行业协会说其食品有多么地令人放心与合格。无需说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说明,那些企业展现的是一种自信,比如日本北海道的大米包装袋直接写上了种植者的姓名、小饭馆宣传册直接印上了大厨的头像。行业协会的部分作用也是监管而不是其他,如果它的重要功能是辟谣,那么它的观点能有多大的采信度可想而知,舌尖最需要的是真实的安全而不是各种数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