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暴利 资本市场不买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1 13:58 来源: 《经济》杂志

  文/林松立

  单从利润表来看,银行业这几年确实赚的钵满盆满。去年上市各家银行,利润增速很少低于20%,民生银行甚至高达58%多。这也招来外界对其暴利的非议。确实,在实体企业利润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业利润一直高歌猛进,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银行业似乎免疫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利润年年高增长,哪一个实体企业能心平气和呢?

  不过,从银行股最近三年的表现便可看出,资本市场完全不认同银行业暴利的观点。因为资本市场对于银行股的净利润有着自己的看法。

  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与一般的工商业企业利润来源没有大不同。净利润都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再扣除所得税。但银行业利润有一点跟实体企业不同的是,银行从居民手里借钱,再放贷给需要的企业和居民,从中赚取利差。银行从居民手里借来的钱,都是要还的。但银行借给企业和居民的贷款,要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会不会归还。因此银行是有假定极少一部分到期会赖账不还——这一小部分就是银行的坏账拨备。

  因此,如果一家银行的坏账拨备少了,净利润就高,坏账拨备加大,利润就低了。可见,资本市场显然是认为目前的银行拨备太少,从而使得利润虚高。这个担忧不是没根据的,因为我国已经连续五个季度GDP增速下滑了,而且可见的未来一段时间里,经济增速下滑应该是大概率事件。经济下滑,银行的坏账一定会增加,这个逻辑不会有错。

  一般大众宣扬银行业暴利,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里却对银行股并不看好,二者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矛盾,那么其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如果大众认定银行业暴利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资本市场就是错误的,它必然通过未来股价的修正来改正错误;如果资本市场是对的,大众多年后会认识到原来银行业并不暴利,目前的所谓“暴利”,只是坏账拨备不足的结果,多年以后由于坏账爆发而被修正。

  我个人认为资本市场将会被证实是错误的。虽然银行股很多不利因素确实存在,比如坏账将会随着经济下滑不断显现,银行股单一依靠利差收入,不可持续;而且最重要的是,未来我国的投资增速不可持续,将导致社会信贷需求增速不可持续。这些说的都是客观情况。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整个金融业几乎灭顶,让市场知道了一点:不到最后你无法知道银行业的资产到底都是些啥资产。但是市场忘记了一点,目前如招行这样的静态PE才7倍,民生7倍还不到,兴业银行甚至只有5.6倍,即使把以上不利因素都考虑到了,这个价格还是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