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回力的情感回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7:51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马维辉 上海报道

   “南方的6月是最讨厌的季节,但对于新买了回力牌球鞋的陶来说,一切都是美好而充满生气的。”作家苏童在他的短篇小说《回力牌球鞋》中,这样描写上世纪70年代一位少年拥有了回力球鞋的心情。

  人人都爱“回力”

   网友“老郭”对回力球鞋印象深刻。他说,当年的男生都以能穿上一双“回力”在球场上一展风姿而自豪,至今他仍保留着一双高三拿下年级篮球冠军时所穿的“回力”鞋。

   除了体育迷,专业运动员也穿“回力”。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时,穿的球鞋就是“回力”。不仅如此,当时很多专业运动员都穿着“回力”取得了好成绩。

   “回力”鞋之所以受追捧,与那个时代的单一有关。当时的“回力”鞋都由一些制鞋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手工操作,生产一双鞋需要很多道工序,制作流程也十分严谨、复杂,工艺相当考究。

   一双球鞋最核心的部分是鞋底,其耐磨程度取决于橡胶的纯度。用指甲刮一下鞋底,能轻易刮白的就是添加了其他成分的材料,这样的鞋不耐磨,而“回力”鞋无论怎么刮都不会留下划痕。

   1971年,正值中美开展“乒乓外交”, 中美友谊赛在上海江湾体育馆举行。吴新民时任上海乒乓球代表队队长。他回忆,当时有个美国队员很想再买双“回力”球鞋,因为这鞋的防滑性能特别好,但是他出去逛了一圈也没买到,很是失望。吴新民知道后,特地打报告,从供应上海队训练的“回力”鞋中拿了一双送给他,这名美国队员因此非常高兴。

   正因为“回力”在当时质量精良,那时中国的校园、工厂和田间地头,到处可见白底红边的 “回力”。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被称作“旅游鞋”的耐克、阿迪达斯进入中国, “回力”的一统江湖才被打破。

  因时尚而复活

   改革开放后,“回力”鞋逐渐在市场销声匿迹,原“回力”鞋厂也宣告破产。转机发生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

   “回力”受到国内外时尚界的追捧。曾主演过《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的影星奥兰多·布鲁姆穿着“回力”球鞋亮相片场,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好莱坞明星开始穿上这款来自中国的“臭球鞋”。媒体报道,“回力”的售价在欧洲翻了25倍,达到50欧元(约合500元人民币)。

   张磊(化名)是“回力”鞋厂销售部的员工。他说,在2008年下半年不到半年时间里,销量突然上去了,竟然有了供不应求的感觉。以前“回力”鞋都是零售,慢慢开始批发了,还有外地商家打来电话说要加盟。

   回力昆联专卖店是一家销售“回力”鞋的淘宝店,店主周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的店2011年6月开张,如今已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回力”经销商。

   “需求量非常大,春秋时是旺季,我们店每周最多能卖5000双鞋。”周先生说,当时他家的“回力”都卖断货了,好的款型,进货之后没3天就全部卖光。

  一个时代的记忆

   “回力”为何如此火爆?怀旧心理是主因。在回力昆联专卖店顾客中,“80后”占了绝大多数。

   有网友称,“80后”作文的经典段子是: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还必须要是星期天)。早上起床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系上红领巾,我跟同学们一起去公园游玩。公园里有花有草,人工湖上飘荡着一艘艘游船,他们有的停在湖中央,有的在相互比赛,你追我赶。我们玩的非常愉快。傍晚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要过马路的老奶奶站在十字路口。于是我们就帮助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非常高兴地感谢我们,我们赶紧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年,“回力”先从网店开始销售,慢慢让大家想起了这款经典的国货。

   除 “回力”鞋外,被大家想起的经典国货还有梅花牌运动服、乐凯胶卷、永久自行车、郁美净、百雀羚、蜂花洗发精……这些都是风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货,也从一代人的记忆深处浮现出来。

   “感觉蛮开心的。”张磊说, “回力”的热销让他感觉传统的审美又回来了。

   2010年9月18日,“回力”首家旗舰店在“回力”鞋业老厂房旧址平凉路1150号开张。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副经理胥昆德表示,“从2009年起,‘回力’的销售额就回升到了1.2亿元,2010年到达1.5亿元,2011年则突破了3亿元。今年,他们已将目标锁定在了5个亿。”

  “回力”备忘

   “回力”的前身是1927年由刘永康、石芝珊等人集资开设的义昌橡皮制物厂,生产八吉牌雨鞋。1930年和1934年,该厂两次易名,最终定名为正泰信记橡胶厂。“回力”牌的图案商标则创立于1934年,当年10月7日,上海《申报》刊登了正泰信记橡胶厂发布的“回力”球鞋征求改名揭晓的广告,这标志着“回力”商标正式面世。1935年4月4日,“回力”商标获得注册。

   上世纪30年代,胶鞋市场开始分化,除了雨天穿的全胶鞋,布胶鞋也开始在大城市中流行。为抓住市场需求,正泰信记橡胶厂派人专程到广州,礼聘了熟悉企业管理、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的能人为经理,并首创了胶鞋成型流水线作业法,从此,“回力”牌球鞋风靡一时,成为其后数十年间最具知名度的鞋类民族品牌。

   解放后,“回力”分成两脉发展,经过1956年公私合营和上海橡胶行业历次的裁并改组,到60年代,“回力”鞋的主要生产商变成了上海胶鞋六厂和上海胶鞋七厂。

   1956年,“回力”为国家男子篮球队研发出了“565”高帮篮球鞋,惊艳一时,售价高达9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多月的工资。那时候,穿着一双“回力”鞋走在街上,绝对是件时髦的事情,但如此高的价格又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有的家庭,父母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一双“回力”鞋。

   后来,“回力”设计出了为世人熟知的“白色红边”篮球鞋,这款球鞋创造了连续畅销十余年的神话,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它还在市场上大行其道。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当时的火爆情景:工厂门口排队买鞋的市民就像排队买包子一样,鞋刚下生产线,还热乎乎的呢,就已经被市民抢购一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