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水皮:下一步增长要依靠制度红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07:51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徐婷 上海报道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红利也在减弱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下一步还能依赖什么?著名财经评论家、《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的答案是——制度红利。

  制度红利是近期市场的一大热词,多家券商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产生的制度红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将逐步进入深水区,市场也期待新一轮改革能在中长期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水皮在谈及制度红利时,再次呼吁政府放开管制,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近日,银监会和证监会也分别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水皮表示,到目前,中国还只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就是民生银行,还有一家不那么纯的民营银行是深发展。而今年有三个现象并存。第一是流动性过剩,家庭主妇为争抢理财产品而“头破血流”;第二是融资难到了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出现了温州现象,有良心的老板跳楼,没良心的老板跑路。第三是银行暴利。

  水皮认为,这三个现象是相互关联的,表面上看是投融资渠道不畅,背后的本质是垄断,具体来说是行政垄断。

  “虽然银行也是股权在说话,但是更多的是后面摆脱不开的行政力量。所以如果没有放开民间金融,不给予民间金融以合法性,不让民间银行进入金融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那就意味着银行业不存在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于,银行背后都是国有股权,从道理上来讲都是关连交易,一个大股东。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做利率市场化的尝试,意义也不大,因为市场主体就是一个,背后的大股东、实际的控制人是一个。”水皮在论坛上如是指出。

  在水皮看来,一个人是无法形成市场的。因此到现在为止没有启动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也是正常的。反应在股市上,包括金融股在内的不少大盘蓝筹尽管价值已经被严重低估,但到现在仍旧萎靡不振。这样不光是伤害了股民,对金融业来讲也是巨大的伤害。

  “工商银行估得这么低,你觉得无所谓,但是进入并购程序,如果以股权作为置换进行并购,就不知道谁并谁了。以工商银行现在的估值跟美国银行的估值比,最后不知道变成谁并购谁,这是残酷的现实,这就是研究低估之后的结果。”水皮分析说。

  水皮认为,从金融改革的力度来讲,现在的改革力度不如2003年。温州提出民营银行的要求,没有批准,也提出了市场利率化,但是也不可能批一个地方做试点,很多的不可能之后,现在的改革力度都没有2003年大。水皮担心,温州金融改革的试点很难有太大的成效,可能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只是对温州现象的一个交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