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2 14:19 来源: 羊城晚报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黄永玉作品《红荷白鹭》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齐白石作品《秋深枫红》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黄君璧作品《秋亭清话》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李可染作品《花影牧童》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藏家身后应该站着谁?

  本版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许悦

  实习生 张歌斐

  ●目前大部分收藏家都不懂艺术,只是看拍卖成交价,事实上,这个价格根本不代表其真实价值

  ●建议收藏家聘请有眼光、熟知美术史和批评的专家做艺术顾问,而艺术顾问在国外已很成熟

  ●收藏是一种态度,喜欢就好,但现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升值,扭曲了传统的收藏理念

  特邀嘉宾

  钟耕略

  (旅美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北京中国油画院特聘艺术家、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理事)

  谭天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报》编审、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现代美术研究”研究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朱万章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美术史论家和书画鉴定家,著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等)

  嘉宾主持

  赵利平

  (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2012年的艺术品春拍大戏正在上演,经历了“钱多人傻”的年代后,今年的买家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起来,不仅表现为出手谨慎,而且,几乎所有的大买家身后,都站着一位“掌眼”的人。

  一位书画藏家跟羊城晚报记者聊天时抱怨:“长久以来,我们的艺术评论听到的都只是好话,听不到坏话,但美术作品真的如它的评论那样,只有如何精妙、如何突破、如何传承,而没有半点瑕疵吗?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热火朝天、掌声一片的盛况,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我们去收藏一些以后未必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去哪里才能听到客观的声音?”

  事实上,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再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漩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品市场。当艺术价值与价格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艺术家大多要在身后才能被评价到位,美术史也往往隔几十年才刷新改写一次。真正的艺术家要对艺术史负责,真正的艺术批评家呢?对谁负责?

  艺术批评

  写文章能不能收钱?

  赵利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艺术批评就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当时被称为“理论家”的批评家们更是“新潮美术运动”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最初的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益于艺术批评和批评家群体的努力。但资本的侵入无疑逐步削减了批评的权力,尤其在2000年以后,在艺术品市场不断稳固和强大的背景下,资本的权力开始取代批评家在整个艺术界的规范作用和组织作用。到了今天,批评的失语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在做艺术批评,但一来系统化的研究很少,很少有人专注研究某个艺术家,泛泛而谈的比较多;二来表扬性的评论比较多,真正能够引导艺术家走向艺术的提升,或是引导收藏家、社会大众的审美导向的很少。

  钟耕略: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艺术批评体系。西方的艺术评论很成熟,分工很细,评古典油画的不会去评当代油画,评抽象画的也不会去评写实油画。这种分工有利有弊,利在术有专攻,但分工过细也会导致视角太窄。我觉得中国的艺术评论应该有中国自己的发展方向,不能照搬西方的经验。

  首先我们的艺评要避免吹捧性、应酬性,虽然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这难以避免,但至少不是盲目地吹捧,艺术批评家要对你写出来的东西负责;另外,目前还有很多年轻一辈的批评家,他们受西方理论的影响比较多,对西方理论的引用比较多,将这些直接拿到中国来用,结果写出来的评论很多人都看不懂。其实有很多东西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消化,只是借用,用西方的思维来套中国的艺术。

  朱万章:现在很多批评对已故艺术家就比较放得开,而对在世的人的批评就比较含蓄,这也应了批评家怕惹麻烦的心理。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们批评界的一个现状———没有什么深度的批评。最多的一种是对某个画家已经创造的某些成就进行总结,盖棺定论;另一种就是表扬性质的评论,缺少针砭性、指导性、前瞻性的批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因为中国人的人情味的确比较浓;二是因为在目前体制下,有很多批评会冒一定的风险,会引发官司,说明整个社会对这种批评的容忍度不够。我认为应该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进行认真、自由的评论,才能促使批评走向良性循环。第三,现在很多批评家大多在体制里的某一个单位工作,即使是自由撰稿人,也可能是受到某位画家的资助,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供养关系。如果你拿了人家20万元,肯定就要讲足够的好话,不可能拿了20万元还把人家痛骂一顿,这也不符合人情关系。所以没有良好的体制,没有独立的评论人,也就不会有独立的评论。

  钟耕略:我倒觉得,写文章收钱其实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跟画家卖画是一样的道理。你靠写文章为生,没有报酬的话怎么生活?问题是,现在中国的批评文章价格体系比较混乱,请人写一篇文章,喊价可能很高。但我觉得,批评家即使收了钱,也不能盲目吹捧或是胡乱骂人,文章要让人信服才行,批评必须是要有建设性的。之前我在外国办展览、做画册,也曾经请一个美国人写评论,人家肯定也要收钱,但收多少钱人家是有规矩的,而且他要先看过你的画,看能不能写,觉得不能写他就不写了,钱也不收了。人家是凭着艺术良知,觉得有东西可以写,真正地打动他,他才写,这样才是专业的。

  收藏家

  建议聘请更专业的学者为顾问

  赵利平:当艺术品市场繁荣起来,最需要艺术评论的时候,真正的艺术批评却沉默了,这对于藏家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像前两年,我们看到的都是热火朝天、掌声一片的盛况,似乎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发展非常可观,所以误导我们去收藏了一些以后未必有价值的东西。特别是现在很多刚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都不是以前的行家或藏家,他们不懂鉴别,不懂欣赏,这些人更加需要听到客观、专业的声音。但是现在,他们能够看到的艺术评论,说的都是谁谁谁的作品如何精妙、如何突破、如何传承,这让收藏家很困惑。

  谭天:藏家要买画,希望听到有人评价它的好和坏,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我建议收藏家还是要聘请更专业的学者为顾问,顾问在私底下会给出比较尖锐和中肯的意见。在中国目前的人情社会,不要奢望能够在大众媒体或者公众场合听到某个人说另一个人的不好,这是中国艺术界的潜规则。谁也不允许别人说他一钱不值,否则就要跟你打官司。所以我认为,收藏家还是聘请一位有眼光,熟知一定美术史和美术批评,有一定水平的专家私下做顾问。就像西方请私人律师和医生,他会使你健康,同时为你保密。我觉得社会的发展将来更应该走这样的路子,让批评家成为收藏家私人聘请的鉴定者。

  钟耕略:在外国,艺术顾问这个行业就很成熟,大型企业、机构收藏艺术品的时候,一定会去请顾问。艺术顾问会在征得你同意的前提下,帮你设定收藏的方向,寻找合适的藏品。外国人相信艺术顾问,顾问会根据他们一年计划投入在收藏上的资金来安排收藏。同样,个人藏家在自己不懂的时候,也可以请艺术顾问给出意见,这是成熟的收藏理念。但在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收藏家自己都不懂艺术,认识艺术品只是看拍卖行的成交价,但事实上,这个价格根本不代表这件作品的真实价值。有些拍品虽然拍出很高的价格,但实际上并不值这个价,将来经不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也是一个问题。

  赵利平:还有一个问题,如今的艺术品买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购买艺术品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投资获利。在前两年艺术品市场整体繁荣,垃圾都不会贬值的大环境下,藏家闭着眼睛买画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只要市场一调整,如果投资错误,手里的艺术品就真成为一堆废纸了,所以艺术顾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但话说回来,当艺术品成为了投资品,收藏就会受到舆论的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批评家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你推荐一张好画给藏家,但是市场上没有口碑,藏家就会埋怨你。

  朱万章: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有些大老板来找我,请我帮忙推荐几位市场走势比较好的画家,想收藏他们的画。这还真给我出了道难题,因为不管我推荐什么人,除非是大家公认的,非常了解的,不然他会觉得你可能是在帮某些画家拉票。又比如说有时候在拍卖会,有人会请你帮忙推荐一些好作品,你推荐了之后,人家背地里又会怀疑,这几幅画是不是我的什么朋友拿去卖的。所以说,目前在中国,艺术顾问的土壤还不够成熟。

  谭天:现在我们看中国美术史上能够留名的好东西也可以发现,这些可以传世的作品,都是收藏家一代代传承下来藏在家里的,并不见得就是当时最“红”的东西。比如说齐白石在世时,他在当时的京派中地位很低,社会的评价远远不如陈半丁等人。但是现在,齐白石的画作肯定比陈半丁的价格高出几个档次。所以说,时间才是一个最好的、无情的批评家,它把所有在时间面前经不起考验的东西都批评掉了,留下来的才是好的艺术品和艺术家。

  收藏态度

  真正的收藏不看重真假

  赵利平:收藏的健康心态应该是追求美的东西,但当收藏与投资挂钩之后,收藏态度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家都在真假上较劲,其实如果真是基于收藏,真假有那么重要么?

  朱万章:我曾经遇到一个这样的收藏家,他不管外面的评论说什么,也不管这个画家市场走得火不火,他只要喜欢这幅画,就像相亲一样刚好对上眼了,不管画本身是真是假,不管贵贱他都会买。我去他的书斋看过,既有真画,也有假画,但他不在乎。因为有些假画,造假者本人的艺术水准其实也很高,这样的画,藏家自己喜欢就好。这样随心所欲玩收藏,虽然现在很少了,但也是一种态度。在深圳,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收藏家,他们购买艺术品纯粹就是为了收藏,不是用来投资的,不指望靠这个来赚钱。而中国历史上很多收藏家,其实也都是这样一种态度,纯粹是为了陶冶性情。

  谭天:有很多收藏家刚入行的时候买很多东西,慢慢成熟了,他就知道以前交了很多学费,有些是没用的废纸。所以如何收藏,也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靠自己慢慢体会才能知道的。买到一幅好画,自己高兴就行了,但现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升值。投资和投机,已经扭曲了传统的收藏理念。

  赵利平:我就很赞成万章兄刚才提出的一个观念。收藏嘛,拥有过了,开心了,就算了。就像恋爱一样,爱上了,或者会成功,白头偕老;或者会离婚,付出代价,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艺术批评的积极作用在于能够引领舆论导向,从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观点出发,我们还是呼唤中肯、客观的艺术批评,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艺术审美、鉴赏水平,为我们的社会、后代留下更美的东西。 许悦、张歌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