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戛纳,熟客的戛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4 09: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65届戛纳电影节在大雨滂沱之中落下帷幕。一场有关艺术与名利、遗憾与惊喜、共识与分歧的盛大真人秀,终于在十几天的喧嚣之后,宣告结束。
现实主义的欧洲
以玛丽莲·梦露为主题的电影节海报被摘下,公路边上希区柯克的巨幅照片恐怕也已褪色。原本以为今年戛纳电影节将会美国味十足,不仅主办方特意选择了曾经执导过《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片的韦斯·安德森的新作,《月升王国》(Moonrise Kingdom)作为开幕影片;而且今年入围主要竞赛单元的二十二部作品里,美国电影就占去了五个席位,这其中还不包括以美国为故事发生地甚至是根据“垮掉一代”经典小说改编的《在路上》和《大都会》。然而最终的获奖名单,却让影迷颇为意外,所有的美国电影均无所获。
今年的中国电影则是继续缺席,除了娄烨的《浮城迷事》在“一种关注”单元低调亮相,此次华语导演及明星所引起的关注,可以说全在电影宫殿之外。而如果说,近年来大家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和关于“大国崛起”的迷思,让我们曾经的金棕榈导演也只顾得在一旁吆喝买卖;那么或许正是当下的欧盟危机,让今年的戛纳成为了地地道道 “欧洲的戛纳”——所有获奖影片,全部都出自欧洲。欧洲评审鼓励欧洲影人,欧洲导演抚慰欧洲观众;只不过,这一回银幕上的欧洲,带着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
最高荣誉的金棕榈奖,毫无争议地颁给了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不少媒体的报道,也不约而同地
使用了“金棕榈的回归”这样久违的字眼。哈内克的新作《爱》(Amour),刻画的是一对年迈的音乐教师退休在家的晚年生活,直到有天妻子突如其来地中风将这种幸福与平静打断。哈内克说,这是他拍过最简单的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容易。因为影片所要传达的主题,与尊严、道德、责任和背叛相关;而这一切既可以统归于“爱”的名义之下,也可以让人思索“爱的反面”。事实上,他三年前就开始着手筹拍此片,还曾一度放弃,直到2010年才确定开拍。哈内克请来了《广岛之恋》里的女主角埃玛妞·丽娃和《男欢女爱》的男主角让·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这两位均已年届八十岁的传奇影星——担任主演,并在法国巴黎搭建起了一间和他家乡居所一样的房屋,整部影片便几乎全部在这房屋之中拍摄完成;而完美的场面调度和简洁有力的现实主义手法,最终让这部影片彻底征服了戛纳。
大师与熟客
颁奖礼当晚,当这位年过七旬的奥地利导演伴随着长长的掌声走上领奖台,三年前的场景似乎再次重现。只是2009年当哈内克凭借电影《白丝带》为自己赢得第一座金棕榈奖杯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就再次问鼎戛纳。以至于影迷们都情不自禁地借用阿伦·雷乃同期参展的新作片名来感叹,果然是“好戏还在后头”!继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今村昌平、比尔·奥古斯特、库斯图里卡以及达内兄弟之后,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位两度收获金棕榈的电影大师。
当然,导演哈内克的大师地位早已无需戛纳证明,但他与戛纳电影节的交情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从影至今,哈内克已有十次入选戛纳的经历,并且其中就有六部作品入围正式竞赛单元;算上此前拿下评审团大奖的《钢琴教师》和最佳导演奖的《隐藏摄影机》,戛纳电影节对哈内克的青睐可见一斑。
戛纳爱戛纳,对这个历史悠久的电影节而言,或许根本算不上是什么秘密,甚至可以说,这已经成了其自身传统的一部。看看今年的获奖名单,几乎所有导演都不是第一次走上戛纳的领奖台。罗马利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的影片《山之外》(Beyond the hills),被媒体誉为酷似“布列松版的《驱魔人》”,此次不仅收获了最佳编剧奖,还让该片的两位女主角同时分享了最佳女演员奖;而导演蒙吉本人,早已凭借前作《四月三周两天》拿下过第60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墨西哥导演卡洛斯·雷加达斯在以电影《光之后》(Psot Tenebras Lux)斩获今年的最佳导演奖之前,其影片《寂静之光》也曾受到过戛纳评委的一致肯定。意大利导演马提欧·加洛尼也不例外,新片《现实》(Reality)为他赢得的已是第二座评委会大奖……
大师与熟客,正是戛纳电影节最大的魅力和资本所在。而2012年的戛纳电影节,或许我们可以说的更准确一点,它属于欧洲的熟客。